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江革字次翁,齐国临淄人也。少失父,独与母居。遭天下乱,盗贼并起,革负母逃难,备经阻险,常采拾以为养。数遇贼,或劫欲将去,革辄涕泣求哀,言有老母,辞气愿款,有足感动人者。贼以是不忍犯之,或乃指避兵之方,遂得俱全于难。革转客下邳,穷贫裸跣,行佣以供母,便身之物,莫不必给。
建武末年,与母归乡里。每至岁时,县当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摇动,自在辕中挽车,不用牛马,由是乡里称之曰“江巨孝”。太守尝备礼召,革以母老不应。及母终,尝寝伏冢庐,服竟,不忍除。郡守遣丞掾释服,因请以为吏。
永平初,举孝廉为郎,补楚太仆。月余,自劾去。楚王英驰遣官属追之,遂不肯还。复使中傅赠送,辞不受。后数应三公命,辄去。
建初初,太尉牟融举贤良方正。再迁司空长史。肃宗甚崇礼之,迁五官中郎将。每朝会,帝常使虎贲扶侍,及进拜,恒目礼焉。时有疾不会,辄太官送醪膳,恩宠有殊。于是京师贵戚卫尉马廖、侍中窦宪慕其行,各奉书致礼,革无所报受。帝闻而益善之。后上书乞骸骨,转拜谏议大夫,赐告归,因谢病称笃。
元和中,天子思革至行,制诏齐相曰:“谏议大夫江革,前以病归,今起居何如?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国家每惟志士,未尝不及革。县以谷千斛赐‘巨孝’,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致羊酒,以终厥身。如有不幸,祠以中牢。”由是“巨孝”之称,行于天下。及卒,诏复赐谷千斛。《后汉书·江革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劫欲将去 或:有时 B.革以母老不应 应:应召
C.服竟,不忍除 除:脱掉 D.帝闻而益善之 善:美好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遂得俱全于难 / 由是“巨孝”之称,行于天下
B.祠以中牢 / 县以谷千斛赐‘巨孝’
C.常采拾以为养 / 举孝廉为郎
D.由是乡里称之曰“江巨孝”/ 肃宗甚崇礼之
1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表现江革“孝母”品性的一组是( )
①少失父,独与母居 ②革负母逃难,备经阻险,常采适以为养 ③革辄涕泣求哀,言有老母,辞气愿款 ④穷贫裸跣,行佣以供母 ⑤便身之物,莫不必给 ⑥太守尝备礼召,革以母老不应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天下大乱、盗贼横出的生存危难之际,江革不怕危险,带着母亲逃难;在遭劫的情况下,他哭着哀求贼人,说愿意拿出财物,请求放了他们母子。
B.江革怕车子晃动而伤害到自己的老母亲,拒绝使用牛马拉车,亲自扶辕驾车,因而获得了“江巨孝”的美称。
C.江革的孝母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地方的父母官,被请去为吏;后他被举荐做了孝廉,但是他淡泊名利,不久,便辞官离去。
D.皇帝非常思慕江革的至行,便给齐相下诏,赏给江革谷千斛,赐给江革“巨孝”的称号,并要求经常慰问他。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以是不忍犯之,或乃指避兵之方,遂得俱全于难。
(2)谏议大夫江革,前以病归,今起居何如?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10.D
11.C
12.B
13.A
14.(1)贼人因此不忍侵犯他,有的竟然给他指出躲避贼兵的方法,于是才能够在危难中保全性命。(2)谏议大夫江革,日前因病告老还乡,现在的日常生活如何?孝道,排在各种品行的第一位,是各种善行的开始。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可根据积累及具体语境分析,D项,善:认为好。所以选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例如本题选项D,可联系上句“于是京师贵戚卫尉马廖、侍中窦宪慕其行,各奉书致礼,革无所报受”而判断出此处的“善”是意动用法,应为“认为好”。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分析时,可根据词语所在语句的具体语境分析作答,C项,“为“分别为 “养育”和 “担任”。A项均为“在”;B项均为“用”;D项均为“他”。所以选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例如本题选项A“于”均为介词,在;B项,以,用于名词前面,均为“用”。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分析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是否符合表现江革“孝母”品性。①句说的是江革的生存状况。⑤句说的是江革行善周济别人的美德。所以选B。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结合着各个句子的具体意思,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然后筛选出符合题干形象特点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例如本题①说的是江革的生存状况,⑤说的其美德,都与江革的孝母无关,因此可排除。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判断出选项所在的答题区间,然后根据语段内容比较选项的表述是否正确,A 项,“愿意拿出财物”一句错误,原文说的是江革语气谨慎恭敬、诚恳真诚,感动了贼人。所以选A。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选项A“愿意拿出财物”可联系文章答题区间第一段第二行“革辄涕泣求哀,言有老母,辞气愿款,有足感动人者”很容易判断出选项A的说法就犯了添枝加叶的错误。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译文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翻译时要重点翻译的关键词:“以是”因此,“乃”竟然;“以”因为,“归”还乡,“百行”各种品行。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中的“俱全于难”介宾短语后置句,就应按照正常的语序进行翻译才不会出错。
【参考译文】
江革,字次翁,齐国临淄人。他年少时失去了父亲,独自与母亲同住。正遇上天下大乱,盗贼到处出现,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历尽了险阻,常常靠着采集养活母亲。他多次遇到贼兵,有时贼兵想劫持他走,江革就痛哭哀求,说有老母靠他养活,语气非常诚恳,足以感动他人。贼人因此不忍心伤害他,有的竟然给他指出躲避贼兵的方法,于是他与母亲在危难中得到保全。江革辗转客居到下邳县,因穷困而光着脚,为他人做工来供养母亲,(母亲)所需要的随 身之物,没有不设法供给的。
建武末年,江革与母回到乡里。每到年终,县里举行面试,江革怕车子晃动而伤害到自己的老母亲,自己在辕中拉车,不用牛马,从此乡里称他叫“江大孝子”。太守曾准备礼物请他,江革因母亲年老没有去应召。等到母亲死后,他曾经伏在坟庐旁睡觉,守孝期满,仍不忍心除去丧服。郡守派丞掾替他除去丧服,便请他做官。
永平初年,江革被举为孝廉担任郎官,补授楚太仆。一月有余,自动弃官而走。楚王英派人快马追他,不肯回去。又使中傅赠送财物,(江革)辞谢不肯接受。后来几次应三公的命令,才去。
建初初年,太尉牟融举贤良方正,江革再升为司空长史。肃宗很崇敬礼遇他,升他为五官中郎将。每逢朝会,帝常派虎贲搀扶侍奉他,等他进拜时,常常盯住他。这时江革有病不能朝会,皇上就派太官送酒菜给他,让他受到很特殊的恩宠。于是京师贵戚卫尉马廖、侍中窦宪羡慕江革的品行,各送信和礼物给他,江革不回信,也不受礼物。皇上听了更加称赞他。后来江革上书请求告老还乡,朝廷转拜他为谏议大夫,赐他告假回家,于是以病重为由辞官。
元和年间,天子思念江革的好品行,制定诏书给齐相道,“谏议大夫江革,日前因病告老还乡,现在的日常生活怎样?孝道排在各种品行的第一位,是各种善行的开始。国家每想念志士,没有不想到江革的。命令县里用谷千斛赐给巨孝,每年八月派长吏去慰问,送羊酒,直至他生命终止。如有不幸之事发生,用中牢祭祀。从此,巨孝的称号通行于天下。等到江革死后,又颁布诏令赏赐谷物千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