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 吴  光  明宪宗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

 

 明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王阳明诞生于余姚一个官宦之家。幼名为,五岁时改名守仁,盖取《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之意。

阳明十二岁时,开始拜师读书。他经常捧书沉思,思考人生真谛。有一天,他突然问书塾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老师回答说: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疑惑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这个读书学圣贤的心愿,表达了少年王阳明要做圣贤的远大志向。

弘治十二年春,阳明二十八岁,第三次参加会试,终于举进士出身。

明武宗正德元年,阳明三十五岁。司礼太监刘瑾专权跋扈,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御史薄彦徽等会同南京给事中戴铣,上疏请诛刘瑾等八虎。刘瑾大怒,逮薄、戴等人下诏狱,各杖三十。戴铣竞被杖死狱中。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挺身而出,抗疏力救,刘瑾遂逮阳明下诏狱,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

在贬谪龙场期间,王阳明经历了身体与心灵的百折千难,但他并未被种种天灾人祸所击垮,而是自强不息,从容应对。面对种种困境,他常常思考圣人处此,当有何道的问题。

在一个风雨交加酌深夜,他突然大彻大悟《大学》格物致知之旨,不禁欢呼雀跃,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便是所谓龙场悟道’’,其关键在于领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其逻辑的结论是求理于心,而非求理于外。这标志着王阳明主体意识的觉醒,也为他日后在讲学中形成良知心学奠定了心灵觉悟的基础。

正德五年三月,王阳明经历了两年贬谪生活后被朝廷起用,升为庐陵知县。他以民为本,推行了多项德政,特另q是冒着被罢官处分的风险蠲免了困扰境内百姓的苛捐杂税,深得民众拥护。同时,他敦励风俗,推行孝道,以儒家道德人文精神教化民众,使民风归于淳厚。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反对朝廷。当时,阳明正奉命到福建途中,仓促闻变,立即回军吉安,调兵勤王’’。在王阳明的精心调度与策划2-下,竞能以万余乌合之兵,而破强寇(宁王)十万之众,这在军事史上创下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也成就了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和文武双全的历史声名。

从正德十二年到十六年,王阳明大多时间在江西赣州和南昌。这段时期,他经历了自贬谪龙场以来人生最艰难险恶的时期,但种种苦难的磨砺,使王阳明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高度,促使他捉出了致良知的哲学命题,从而完成了阳明学的哲学建构。正如阳明自己总结的: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我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阳明良知之教的成型,不仅使其精神境界升华到新的高度,更使他在复杂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气定神闲、宠辱不惊,自立于不败之地。

嘉靖六年五月,广西田州土司叛乱,数剿无效,朝廷遂命王阳明进剿乱贼。王阳明率师抵达广西以后,对恩恩、田州地区瑶族土司的武装反叛采取了安抚为主、罢兵息战的政策。不到半年,即促使其首领卢苏、王受率数万之众竭诚投降,使得迁延数年、屡剿无效的思田之乱宣告平息。

广西平乱的战事,前后经历一年多。这一年多来,王阳明以衰病之躯,奔走于炎热潮湿、瘴疠遍布的崇山峻岭,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嘉靖七年十月初十日,王阳明向朝廷上了平生最后一道奏疏,说明自己炎毒益甚、遍身肿毒,喘嗽呕吐的严重病况,请求朝廷允许他回乡养病,其词悲切。眼见病情日重,他已等不及朝廷的批复了,于是班师北归。于十一月二十五日抵达南安府(今大余县),二十八日晚,舟停青龙铺水面。二十九日上午,他已处于弥留之际,其弟子周积请问有何遗言,阳明只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八个字,瞑目而逝。享年五十七岁。

(摘编自吴光《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

相关链接:

先生(王阳明)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朱熹)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

(黄宗羲《明儒学案姚江学案》)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王阳明先被贬龙场,后困居江西,经受种种苦难的磨砺,始终坚持潜心苦思,终成就了阳明之学。

B. 王阳明力戴铣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与专权跋扈的刘瑾抗争,表现了他坚持正义、无所畏惧的道德勇气。

C. 王阳明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强调虽圣人之道遥不可及,但自我都可追求主体心灵的觉悟。

D. 王阳明临终时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遗言,寥寥八字,可视为对王阳明人生与学问的概括。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王阳明年少时便立下圣贤之志,不愿走人仕途,成年后却历经三次科举而投身官场,奔走四方,颇立功业。

B. 人生的艰难险恶,促使王阳明思想的升华;而思想的升华,更使他气定神闲地面对政治斗争中的复杂险恶。

C. 阳明之学虽为王阳明首创,却是吸纳前人思想精髓所得,他曾学朱熹、佛老,历经艰难,方悟得良知之教。

D. 本文史论结合,选取王阳明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展示了明朝这位著名哲学家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

E. 本文直接引用《论语》《大学》的话语,是为了揭示王阳明思想的渊源和发展过程,丰富了传主形象。

9王阳明一生有哪些主要成就?请结合文本分类概括。

答案

7C

8AE

9学术方面:创建阳明学,提出了致良知的哲学命题;②为政方面:治政有方,推行德政与教化;③军事方面:平叛得力,创下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解析】

7试题分析:原文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可见王阳明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错误。

8试题分析:A项,原文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可知不愿走人仕途错误;E项,发展过程无中生有。

9试题分析:注意梳理文章的内容从学术方面”“为政方面”“军事方面进行概括。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相关题目

2007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情民意,部分人
2007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情民意,部分人民代表在互联网上利用QQ、 E-mail、Blog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征求网民意见,并及时予以反馈,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是( ) A.改王为皇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是( ) A.改王为皇帝         B.建立三公九犹卿官制  C.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哪一方面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哪一方面为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暴
读“某交通网络图”(下图),回答问题。 交通通达指数是
读“某交通网络图”(下图),回答问题。 交通通达指数是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甲图中通达性最好的点是 (    )     
“Can’t you read?” Mary said___________ to the notice. A. angrily pointing
“Can’t you read?” Mary said___________ to the notice. A. angrily pointing    B. and point angrily C. angrily pointed     D. and angrily pointing  
如图所示的概念图中,表述正确的是(   ) Q.  b过程和
如图所示的概念图中,表述正确的是(   ) Q.  b过程和①到③的过程都直接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R.  若该生物的性状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则该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各界人士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抬着花篮,每个人胸前都佩带
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引领着中华民族
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以下长征途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今四川境内的是(   )    A.遵义会议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