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灵魂的抉择
濮水之钓,庄子自比神龟,选择出世;隆中之时,卧龙走出茅庐,选择入世。
采菊东篱,陶潜隐居田园,选择出世;东临碣石,孟德抒发壮志,选择入世。
入世与出世是一个人对生活的两种不同的选择,不同态度。
世间游走的圣人
人世需要有“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比如“诗圣”杜甫,他一生坎坷,却总不忘忧国忧民。为谋求一官半职,施展抱负,他在长安过起了“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去。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安史之乱”彻底地让杜甫从此与仕途绝缘,他满腔抱负,却报国无门,仍旧在世间游走。他目睹着京城权贵的奢侈与百姓的悲惨凄苦,挥笔写下了“三吏”“三别”;他在茅屋被狂风刮破,大雨淋得屋内无一处干的地方,仍在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穷年忧黎元”,写下了有“诗史”之称的不朽篇章。
杜甫在世间尝尽了艰辛与磨难,他了解这个世间,所以才笔触社会内部及底层。他感时伤世,忧民爱国的精神正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情怀。
竹林深处的灵魂
出世是一种对世间矛盾的回避,对世间斗争的不屑。比如嵇康,他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他爱好古琴,演奏技巧非常高明;他书法飘逸狂放,亦如其狂傲不羁的 性格。
正是他娇纵任性,远迈不群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面对曹魏的政治斗争,他避开锋芒,离开京城,来到山阳隐居,在竹林深处释放自己的灵魂,独自谋篇,“竹林深处有篱笆”是他写给阮籍等人的拒客诗;面对山涛的诱荐,不顾“七贤”的交情断然与绝交。宁愿在竹林深处继续打铁;面对现实矛盾的缠绕,他饮酒狂歌,在酒醉中忘掉世事。
一片竹林,成就他隐逸的生活;一把铁锤,锻造他铁样的个性;一壶浊酒,浇铸他狂放的本色;一把古琴,传来他千年的孤寂。嵇康,一个孤高绝伦的隐士。
出世与入世,是灵魂的碰撞,灵魂的抉择。杜甫选择入世,嵇康选择出世,而我更倾向于后者吧。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世间有他本来的,面貌,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我何处染一身尘埃。又有诗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既然世间无事,我又何必扰之,到最后反成“庸人”了。
出世、入世由你选择,只要你的灵魂无悔!
【解析】试题分析:出世之人,往往因官场的肮脏,世俗的牵绊、人生的坍缩……,你的心在天山,你的身却远贬沧州,理想遥不可及。因失望而绝望,愤然斩断与世间的千般纠缠,倔强地活在并非落英缤纷的桃花源里。
入仕之人,往往因心中对家国的一腔热情,对天下命运的担忧,铁肩担道!粉骨碎身不能动其志。往往百年多病,僵卧孤舟,依然因戎马关山北而凭轩涕泗流。
有人在官场被杀伐得支离破碎,仍然捧着一颗家国之心在顽强地战斗,宁教天下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有人哀叹着清新愉悦的田园生活,期盼着祖国的召唤;有人回首波澜壮阔的一生,将一切化作烟云,仍能在尘垢孽逆的世间留下一抹自信的微笑;也有人奉行独善其身的信条,守着一方纯真,让灰色的世界无法晕染进来。
这7句话有着各自的侧重,两两组合立意颇多,且大都有因果或对立关系。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重大抉择上的状貌,以及其分析能力、思想深度、行文气度和知识储备。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