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660件,涉及3391件政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对矛盾,这两对矛盾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
(2)有人认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的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试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该观点形成的原因?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 两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君权与相权的斗争(4分)秦朝由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3分);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3分);明朝废丞相,皇帝直接掌管六部(3分)。(共13分)
(2) 原因: 唐实施三省六部制,三省各自独立,又互相制约;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议政,相权分散,既可集思广益,又便于皇帝的控制。(10分)
(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
影响:是传统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虽有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却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能酌情给分)(8分)如易产生暴政,腐败;官僚主义;强化封建经济;文化专制,钳制思想,阻碍科技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等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