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徐之才,丹阳人也。之才幼而隽发,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曾与从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宅听《老子》。舍为设食,乃戏之曰:“徐郎不用心思义,而但事食乎?”之才答曰:“盖闻圣人‘虚其心而实其腹’。”舍嗟赏之。启魏帝云:“之才大善医术,兼有机辩。”诏征之才。之才药石多效,又窥涉经史,发言辩捷,朝贤竞相要引,为之延誉。
之才少解天文。知午年必有革易,因高德政启之,文宣闻而大悦。时自娄太后及勋贵臣咸云关西既是劲敌,恐其有挟天子令诸侯之辞,不可先行禅代事。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诸人咸息。须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帝从之。之才非唯医术自进,亦为首唱禅代,又戏谑滑稽,言无不至,于是大被狎昵。皇建二年,除西兖州刺史。未之官,武明皇太后不豫,之才疗之,应手便愈,孝昭赐采帛千段、锦四百匹。
之才医术最高,偏被命召。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曾病发。即处汤方,数剂汤,疾竟愈。帝每发动,辄遣骑追之,针药所加,应时必效,故频有端执之举。又有以骨为刀子靶者,五色班斓。之才曰:“此人瘤也。”问得处,云于古冢见骷髅额骨长数寸,试削视,有文理,故用之。其明悟多通如此。
之才聪辨强识,有兼人之敏,尤好剧谈谑语,公私言聚,多相嘲戏。尝与朝士出游遥望群犬竞走诸人试令目之之才即应声云为是宋鹊为是韩卢为逐李斯东走为负帝女南徂。历事诸帝,以戏狎得宠。武成生齻牙,问诸医。尚药典御邓宣文以实对,武成怒而挞之。后以问之才,拜贺曰:“此是智牙,生智牙者聪明长寿。”武成悦而赏之。 (选自《北齐书·卷三十三》)
1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朗不用心思义 思义: 思考义理
B.之才少解天文 少解:稍稍懂得
C.知午年必有革易 革易:改变更替
D.帝每发动 发动:征发动员
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与朝士出游遥望/群犬竞走/诸人试令/目之/之才即应声云/为是宋鹊/为是韩卢为逐/李斯东走/为负帝女南徂
B.尝与朝士出游/遥望群犬竞走/诸人试令目之/之才即应声/云/为是宋鹊为是韩卢/为逐李斯东走/为负帝女南徂
C.尝与朝士出游遥望/群犬竞走/诸人试令目之/之才即应声/云/为是宋鹊/为是韩卢为逐/李斯东走/为负帝女南徂
D.尝与朝士出游/遥望群犬竞走/诸人试令目之/之才即应声云/为是宋鹊/为是韩卢/为逐李斯东走/为负帝女南徂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之才少年早慧,才学不凡。他五岁就能背诵《孝经》,八岁就略通其意旨;他曾机智地用书中的语句应对周舍的戏谑,赢得周舍的赞赏。
B.徐之才见多识广,明悟多通。有一个人曾经用色彩斑斓的人骨做刀靶,徐之才通过观察做出判断,认为死者生前一定患过骨瘤。
C.徐之才擅长医术,疗效明显。他曾经为武明皇太后治病,手到病除;他为武成帝治病,数剂药就使武成帝痊愈。所以他常留在他们身边侍奉医药。
D.徐之才聪明过人,擅长狎语。武成帝长了齻牙,邓宣文说实话而遭了打,徐之才却拜贺说那是智齿,长智齿的人聪明长寿,武成帝听后十分满意,赏赐了他。
1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之才药石多效,又窥涉经史,发言辩捷,朝贤竞相要引,为之延誉。
(2)之才非唯医术自进,亦为首唱禅代,又戏谑滑稽,言无不至,于是大被狎昵。
15.D
16. D
17.C
18.
(1)徐之才治病用药多有显效,又涉猎 经史之学,言语敏捷善辩,朝廷贤士竞相邀约、引见,使他的名声越传越远。
(2)徐之才不仅医术精通,而且在 当朝首先倡导禅代,他能说会道,语言又诙谐幽默,因此与皇帝十分亲近。
【解析】
15.
试题分析:D项,“帝每发动”中“发动”, 根据文本后面内容“辄遣骑追之,针药所加,应时必效,故频有端执之举”可知,“征发动员”不合语境,根据“针药所加”可知,译为“疾病发作”。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D,“帝每发动”中“发动”, 根据文本后面内容“辄遣骑追之,针药所加,应时必效,故频有端执之举”可知,“征发动员”不合语境,根据“针药所加”可知,译为“疾病发作”。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尝与朝士出游遥望群犬竞走诸人试令目之之才即应声云为是宋鹊为是韩卢为逐李斯东走为负帝女南徂”,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先看人名、地名等名词“之才”“宋鹊”“韩卢”等,动词“云”“出游”“走”,代词“之”,“为是”对仗,两个“为”连接的内容需要断开,根据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次,徐之才与朝臣出游,远远望见一群狗在狂奔,大家都试着想观看清楚,徐之才应声说到:‘这是宋国良犬宋鹊,这是韩国良犬韩卢,这是赶李斯东逃,这是盘瓠犬背负皇帝女儿去南山石室”。’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应该先看人名、地名等名词“之才”“宋鹊”“韩卢”等,动词“云”“出游”“走”,代词“之”,“为是”对仗,两个“为”连接的内容需要断开,根据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 项根据文本第三节内容“帝每发动,辄遣骑追之,针药所加,应时必效,故频有端执之举。又有以骨为刀子靶者 ,五色班斓”可知,文中说的是武成帝发病时就让徐之才来,徐之才常常为他侍奉医药。选项“他为武成帝治病,数剂药就使武成帝痊愈。所以他常留在他们身边侍奉医药”篡改文意。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如本题C 项根据文本第三节内容“帝每发动,辄遣骑追之,针药所加,应时必效,故频有端执之举。又有以骨为刀子靶者 ,五色班斓”可知,文中说的是武成帝发病时就让徐之才来,徐之才常常为他侍奉医药。选项“他为武成帝治病,数剂药就使武成帝痊愈。所以他常留在他们身边侍奉医药”篡改文意。
18.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先找出人名、地名,“之才”,几个动词需要注意,“窥涉”译为涉猎,“辩捷”译为敏捷善辩,“要引”译为邀约、引见,“延誉”译为越传越远;第二句应先找出人名地名“之才”, “自进”译为精通,“唱”译为倡导,“滑稽”译为诙谐幽默,“狎昵”译为亲近。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本题的“之才”等,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固定用法在翻译的时候要体现,古今异义词要注意体现。注意得分点,如本题“要引”“唱”“滑稽”等。
【参考译文】
徐之才,丹阳人。徐之才幼时才智出众,五岁能背诵《孝经》,八岁就大概通晓它的意思。他曾与堂兄徐康到梁太子(萧衍)詹事汝南人周舍家聆听讲习《老子》。周舍为他们准备了饭菜,就逗之才说:“徐郎不用心思考学问精义,只是想着吃饭吗?”徐之才答道:“我听说圣人要虚其心也要实其腹。”周舍听后十分感叹,很欣赏他的聪敏。他向魏孝明帝禀奏说:“徐之才特别擅长医术,且机智能辩。”孝明帝于是下诏书召徐之才。徐之才治病用药多有显效,又涉猎经史之学,能言善辩,才思敏捷,朝廷贤士竞相邀约、引见他,使他的名声越传越远。
徐之才还懂得一些天文知识。他预测庚午年政权必有改变更替,通过高德政把这个禀告上去,文宣帝(高洋)听后大为高兴。当时,从娄太后至朝廷功勋贵臣都认为关西宇文氏已是强有力的对手,恐怕他有以皇上名义发号施令的理由,认为不可以先做帝位交接之事。只有徐之才说:“一千人追赶兔子,只要一人得到,其他人都会放弃。若要干大事业,怎容得跟在别人后面学。”文宣帝高洋听从了他的建议(取代东魏建立了北齐)。徐之才不仅医术精通,而且在当朝首先倡导禅代,他能说会道,语言又诙谐幽默,因此与皇帝大为亲近。皇建二年(561),徐之才被封为西兖州刺史。在他未赴任时,武明皇太后患病,之才为她治疗,手到病除。为此孝昭帝赏赐他彩帛千段、锦四百匹。
徐之才医术最高明,总是被皇上征召。武成帝酒色过度,精神恍惚,曾疾病发作。徐之才随即煎熬汤药,几剂汤药之后,疾病竟然痊愈。此后皇帝每次疾病发作,马上派人骑马去叫他,徐之才施用针药,马上就会见效,所以他常常在皇帝身边侍奉医药。有一个人用骨头做刀子把,那骨头色彩斑斓。徐之才说:“这是人体骨瘤。”问得自何处,说是在某古墓中见到一骷髅额骨长有数寸,试着用刀削开一看,见上面有花纹,就拿来做了刀把。徐之才就是这样的明悟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