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态调查小组在调查某草原鼠种群密度时,采用了标志重捕法。在
某生态调查小组在调查某草原鼠种群密度时,采用了标志重捕法。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鼠标记后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草原鼠种群密度是 。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是草原鼠的 。草原鼠数量变化的曲线是甲图中的 。
(2)调查乙、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

据图分析:乙草原的鼠种群和丙草原的鼠种群分别属于 型;可以预测, 草原的鼠害将很严重,应该在 月份之前做灭鼠工作最有效(依据甲图判断)。
(1)96头/公顷 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 C
(2)增长和稳定 乙 3—4
解析:
本题重点考察了种群的相关知识。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种群个体的数量。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量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根据计算公式N:32=30:10 可解得N=96个/公顷;
请同学们注意区分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决定的,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草原鼠的数量变化受食物、空间条件的限制,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群的增长率会逐渐下降,种群的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
分析乙和丙的年龄结构时注意分析其幼年个体与老年个体的比例,乙中幼年个体多而老年个体数量很少,是增长型的种群。丙中幼年和老年个体的数量比例适中,是稳定型的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