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甲】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①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注]①练实: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②鸱chī,猫头鹰一类的鸟。
1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B.宋荣子犹然笑之 辩乎荣辱之境
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圣人不凝滞于物
D.旬又五日而后反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比:合乎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吓:恐吓
C.彼且恶乎待哉 恶:何
D.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致:给予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A.流俗之所轻也 B.衣赭衣,关三木
C.臣具以表闻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0.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御六气之辩 B.虽趣舍万殊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D.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1.下列对选文有关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提到宋荣子是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十分可笑。
B.列子御风而行,轻妙飘然,他超然脱俗,但还没达到逍遥的境界。
C.“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属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和谐的广大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绝对心灵自由的要求。
D.乙文中,庄子用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鄙视功名利禄,追求高洁和自由的态度。形象生动,尖锐痛快,余味无穷。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使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为一体。
22.翻译下面的句子。(共9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分)
(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2分)
(3)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4分)
【答案】
17.D
18.D
19.B
20.D
21.A
22.(1) 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
(2)(列子)这样虽然免于行走,但还是有所依靠。
(3)那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解析】
17.
试题分析: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承接。A以:用/因为。B之:代词/助词,的。C于:介词,在/被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D项“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这里的“致”应该是动词,求取,获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相:做相国。衣:穿。A项为形容词作动词,轻:轻视。C,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使……知道。D项是意动用法,一:看作一样的。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A.“辩”通“变”。B.“趣”通“取”,取舍,爱好。C.“摩” 通“磨”。通假字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通假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常见通假字的基本意义及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试题分析: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A项不正确,甲文中作者说的很清楚,宋荣子“犹有未树也”,“列子御风而行” “犹有所待者也”。所以说,提到宋荣子、列子是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是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的境界是一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举”译为全,“劝”译为奋勉,“非”译为责难。(举劝非3个得分点错一处扣1分,其他翻译明显错误的扣1分,句子不通扣1分)(2)句中“此”译为这样,“待”译为依靠。(此待,2个得分点错一处扣1分,其他翻译明显错误的扣1分,句子不通扣1分)(3)句中前一个“于”译为从,后一个“于”译为到、往,“止”译为栖息,“醴泉”译为甜美的泉水。(两个于,止,醴泉4处得分点错一处扣1分,其他翻译明显错误的扣1分,句子不通扣1分,扣完为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