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⑴相与于中庭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⑶轼武卫营         全其城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⑶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

1、答:⑴散步,漫步 ⑵只,只是 ⑶到……去 ⑷最终,终于

2、答:河将害城 / 事急矣 /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译句:(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⑵译句: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

⑶译句: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4、答:⑴宦途失意的苦闷。⑵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相关题目

已知(1+3x)n的展开式中,末三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121,求展
已知(1+3x)n的展开式中,末三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121,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及其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
“剥掉华盛顿头上的神圣光环,变神为人,虽然肯定其军事
“剥掉华盛顿头上的神圣光环,变神为人,虽然肯定其军事成就,但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却评价不高。如:华盛顿并不是不讲个人及本阶级经济利益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是我国航天史上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是我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分)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分)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
下面加线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朔气(shuò)   
下面加线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朔气(shuò)    宝藏(zànɡ)   徘徊(huái)      谦逊(xùn) B.山岚(lán)     手帕(pà)    
       A.     B.     C.2       D.不存在
       A.     B.     C.2       D.不存在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面试题 图中A、B、C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面试题 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图中A、B、C、D四
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
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请回答: (1)黑色和棕色哪种毛色是显性性状?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