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颖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剪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岗,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贺若弼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此心不果          果:成为事实

B、太子非帝王器        器:才干

C、阴有并江南之志         阴:暗中

  D、后以为常,不复设备     设备:装备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 弼乃获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士卒且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弼揣知其骄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3分)(   )

  ①少慷慨,有大志

②将渡江,酹酒而祝

  ③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④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

  ⑤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

  ⑥军令严肃,秋毫不犯

  A.③⑤⑥    B.①②③    C.④⑤⑥    D.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贺若弼年少时慷慨激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又懂得撰写文章,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

  B.贺若弼在乌丸轨责备他背叛自己时辩解说,皇帝不注意密切与大臣关系就会失去忠臣,臣不注意密切与君的关系就会失去性命,所以他不敢轻议太子。

  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做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江而祝,激励士气,故设疑阵,麻痹对方,然后渡江破敌。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对陈地秋毫不犯。后在鲁达等人进攻时,他屡屡佯退,以骄其军心,最后审时度势,督军死战,终于大获全胜。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弼 亲 承 庙 略 远 振 国 威 伐 罪 吊 民 除 凶 剪 暴 上 天 长 江 鉴 其 若 此 如 使 福 善 祸 淫 大 军 利 涉 如 事 有 乖 违 得 葬 江 鱼 腹 中 死 且 不 恨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D

6.B

7.A

8.B

9.断句 (1)(4分)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吊民伐罪/除凶剪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2) ①(3分)、于是拿铁锥刺贺若弼的舌头,使他口舌流血,以训诫贺若弼以后说话谨慎。(注意:“引”的翻译和“出”的使动用法,句意各1分)

  ②(3分)、等到此时,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国人并没有发觉他们。(注意“以”的翻译和宾语前置句式,句意各1分)


解析:

5.“设备”是“设置军事防备”之意。

6.B,“乃”,都作“却、竟然”之意,A前一个为连词,义为“因为”;后一个为介词,义为“把”。 C、前一个副词,“将”;后一个,连词,“尚且”。D、代词,前一个指代他们,后一个指代自己。

7.①是说贺若弼的性格志向,②是说贺若弼渡江前的行为,④是说贺若弼的相机而变。

8.该项误解了原文“密”的意义,文中“密”是说话做事周密稳妥之意。

9.参考译文。

附:译文: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敦,因为勇武刚烈出名,在北周做金州总管,宇文护嫉妒他就加害他。临行刑时,父亲把贺若弼叫过来对他说:“我一心想要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心愿没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且我是因为说话不小心被害死的,你不能不考虑(今后说话要谨慎)。”于是拿铁锥刺贺若弼的舌头,使他口舌流血,以训诫贺若弼以后说话谨慎。贺若弼年少时慷慨激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很尊敬他,把他召来做记室的官。不久被封为当亭县公,升任小内史。北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报告皇帝说:“太子没有做帝王的才干,我也曾经跟贺若弼讨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他这件事,贺若弼知道太子的根基不可动摇,恐怕给自己惹来灾祸,就假答道:“皇太子德行学养每天都有进步,没见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皇帝默然不语。贺若弼退出宫外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了自己,贺若弼说:“君主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失掉大臣(的信任),臣仆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丢失性命,因此我不敢轻易地发表意见啊。”等到宣帝承继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贺若弼却获免于难。不久他与韦孝宽讨伐陈朝,攻占数十座城城池,其中贺若弼攻下的居多。 

隋高祖受禅让,登基为帝,暗中(心里)怀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寻访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人。高颖说:“朝臣当中,论文武才干,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高祖说:“你说得太对了。”开皇九年,隋大举伐陈,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大军将要渡江,贺若弼举酒祭奠、祈祷说:“我贺若弼从宗庙里领受了祖宗的指示,将要征讨远方,以振国威,讨伐有罪的人,安抚受苦的百姓,剪除凶恶残暴之徒。上天长江,请看着我做这些事,如果能赐福给善人,降祸给恶人,大军就会渡江顺利;如果事情不顺利,被江水吞没死在鱼腹之中,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在这之前,贺若弼先请命让沿长江布防的军队在换防交接的时候,一定聚集在历阳。于是军旗林列,营帐遍野。陈国人以为大兵将至,让国中军队全部开拔出来设防。知道是换防交待之后,陈军又散去了。后来习以为常,就不再戒备了。等到此时,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国人并没有发觉。于是大军偷袭并攻占了陈的南徐州,逮住了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立刻把他斩首。大军前进驻扎在蒋山的白土岗,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人率领兵马抗拒,田瑞先来攻打贺若弼大军,贺若弼将他击退。鲁达等人相继依次而进,弼军屡屡(假装)退却。贺若弼揣测他们渐渐骄傲自大,士兵也疲惫懈怠,于是就督促激励将士拼死战斗,这样就大破敌军,取得了胜利。

相关题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10.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举匏尊以相属 B.或师焉,或不焉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则知明而行无过
(12分)如图,在半径是2的⊙O中,点Q为优弧的中点,圆心角
(12分)如图,在半径是2的⊙O中,点Q为优弧的中点,圆心角∠MON=60°,在上有一动点P,且点P到弦MN所在直线的距离。1.(1)求弦MN的长;2.(2)试求阴
直线的斜率为 A.          B.            C.     
直线的斜率为 A.          B.            C.          D.
质量为m=1.0kg、带电量q=+2.5×10-4C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
质量为m=1.0kg、带电量q=+2.5×10-4C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2.0kg的绝缘长木板的左端,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8-9题。 小重山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8-9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
东北地区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按其发展进程,
东北地区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按其发展进程,有望在2015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部地区的基础虽然大都比东北地区差,
由二氧化硅制高纯硅的流程如下,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由二氧化硅制高纯硅的流程如下,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H2和HCl均可循环利用 C.SiO2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  D.S
—Are you sure you really want it? —_______,I am willing to pay ________pr
—Are you sure you really want it? —_______,I am willing to pay ________price you ask. A.No;no matter what               B.Yes;no matter what C.No;whatever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