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xNa2SO4·yH2O2·zH2O)的组成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

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xNa2SO4·yH2O2·zH2O)的组成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

准确称取1.77g样品,配制成100.00 mL溶液A。

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A,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0.582 5 g。

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A,加适量稀硫酸酸化后,用0.02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5.00 mL。回答下列问题:

(1)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偏小的是(请填序号)        

A、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     

B、定容时仰视仪器上的刻度线

C、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2) 配好的KMnO4溶液置于             (“酸式”或“碱式”)滴定管,判断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3)通过计算确定样品的组成               (写出简单计算过程)。

答案

【知识点】化学实验 计算 A3  J1 J5

【答案解析】

(1)AB(2)酸式;加最后一滴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紫红色,半分钟不褪色

(3)(6分)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的化学式为2Na2SO4•H2O2•2H2O

解析:(1)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会造成溶质量减少,A正确;定容时仰视仪器上的刻度线会使所配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B正确;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使原先所配溶液被稀释,浓度偏小,C正确。

(2)KMnO4溶液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因此应该装在酸式滴定管中,终点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而且半分钟内不再变化。

n(BaSO4)=0.5825g÷233g/mol=0.0025mol=n(Na2SO4),

根据2MnO4-+5H2O2+6H+=2Mn2++8H2O+5O2↑知n(H2O2)=2.5×0.02mol•L-1×0.025L/=1.25×10-3mol,m(Na2SO4)=142g•mol-1×2.50×10-3mol=0.355gm(H2O2)=34g•mol-1×1.25×10-3mol=0.0425g,n(H2O)=(1.7700g×25/100-0.355g-0.0425g)÷18g•mol-1=2.50×10-3molx:y:z=n(Na2SO4):n(H2O2):n(H2O)=2:1:2,因此样品的组成为2Na2SO4•H2O2•2H2O

【思路点拨】求样品的组成即求个成分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相关题目

根据语境填空(两题任选一题)(5分)(1)温家宝总理在中
根据语境填空(两题任选一题)(5分)(1)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引用了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中“苟利国家生死以,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全会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全会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特点。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前,中共中央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点分别是射线,上的动点,为坐标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点分别是射线,上的动点,为坐标原点,且的面积为定值2. (I)求线段中点的轨迹的方程; (II)过点作直线,与曲线交于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西昌卫星发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发射过程中,火箭是通过向后喷出气流使自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是水到渠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是水到渠成、众望所归。“水到渠成、众望所归”体现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敦煌壁画中有古人对“飞天”的向往,今天,经过科技工作
敦煌壁画中有古人对“飞天”的向往,今天,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探索,“神舟”飞船顺利升空,2008年10月实现太空出舱,标志着中国人实现了千年
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俄国1861年改
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俄国1861年改革中提出“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障
 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 煤粉         B. 一氧化碳     C. 氢气         D. 氮气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