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生命的本质 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生命的本质

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聚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面对着这样的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都变得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理解是那么的无力、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张力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熟悉的或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我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他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呢?

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数千年,期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宇,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第二段,作者说:“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对残疾夫妻有必要怜悯吗?试作分析。(4分)

答:                                                                      

                                                                                                                                                  

第五段,作者说:“熟悉的或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分析这个比喻的含义。(4分)

答:                                                                      

                                                                            

第六段,作者说:“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句话的作用。(6分)

答:(1)                                                                      

                                                                            

   (2)                                                                      

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А、文章表现了作者的怜悯之情,从三十年前对小姑娘的怜悯,到现在对残疾人的怜悯,怜悯之情自始至终贯穿于全文。

B、文章先写作者对残疾人的怜悯,后写对他们的敬仰,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而这种写法没有用于对小姑娘的叙写上,是文章的自璧微瑕。

C、文章意在说明生命的本质。通过对残疾人、小姑娘的抒写,作者用极其形象的语言作了回答:“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

D、文章先写残疾人,后写小姑娘,最后再写对整个人类的遐思,由点及面,试图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去探寻生命的本质,结果弄巧成拙。

E、第六段所说的“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一是指残疾人,一是指小姑娘。文章由此生发开去,阐述了生命的本质意义。

答案

【小题】、没有必要怜悯,因为他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

【小题】音乐就像焰火照亮天空一样“照亮”了记忆,勾起我的回忆。

【小题】、(1)拟人。(2)形象地回答了生命的本质。

【小题】、СЕ


解析:

相关题目

下列关于细胞调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细胞调
下列关于细胞调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细胞调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B. 细胞坏死是一种病理性过程C. 蝌蚪尾的消失,是由基因决定的细
CH3CH(C2H5)CH(CH3)2的名称是 A.1,3-二甲基戊烷  B.2-甲基-3-乙基丁
CH3CH(C2H5)CH(CH3)2的名称是 A.1,3-二甲基戊烷  B.2-甲基-3-乙基丁烷  C.3,4-二甲基戊烷  D.2,3-二甲基戊烷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
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
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某一种。(1)若把四种
 近代中国,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鸦片战争后,最
 近代中国,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鸦片战争后,最先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A.英国、日本        B.英国、美国         C.英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
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
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其中导致“革命”使用次数最多的相关因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2012年3月福建福州质检)如图所示,斜面体ABC固定在地面上
(2012年3月福建福州质检)如图所示,斜面体ABC固定在地面上,小球p从A点静止下滑。当小球p开始下滑时,另一小球q从A点正上方的D点水平抛出,两球同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