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议论文,完成小题。(15分)瑕疵和真实杜玮①记得一次参加一个

阅读议论文,完成小题。(15分)

瑕疵和真实

杜玮

①记得一次参加一个小的演唱会,也许是天气太冷的缘故,歌手嗓音沙哑,而且还唱破了音,引起了不小的尴尬。然而相比起某些大型晚会上那些对口型的假唱,沙哑的歌声却显出了几分可爱,只因为它是真实的。这就是“瑕”依然是以“玉”为部首的原因:即使是美中的不足,也是美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其价值的鉴定书。因为有了点点瑕疵,我们才有了一种生活的真切感,并对未来的美好多了—份憧憬和希冀。瑕疵让生活变得更加真实。

②有人说悲剧让人铭记更久,是因为悲剧更容易刻骨铭心,它在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灵上烙下的印记已不是一丝瑕疵,而是一道深堑。我们的生活也许不会遭遇上这么催人泪下的经历,但是却徘徊在悲喜之间。看喜剧的人希望用虚拟的欢乐蔽翳心中的裂纹,而看悲剧的人更希望感受那一种失去,然后回到现实中重新审视自己心灵上裂纹的宽度。因此,我们发现,有了不足,我们才会努力缝合缝隙;珍惜拥有,我们才不会让一道小的瑕疵放大进而占据整个视野。功利地讲,生活中的瑕疵让人更懂得珍惜当下,把握真实。

③一位先哲曾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在人们的思想中留下了一个祸福相依的观念。具有这种心态的人,知道完美的事物自己可能是无福消受的,知道生活不会把所有的便宜都让自己捡着,得到好处时一般总要留一席不完美之地,碰到瑕疵,心理上反倒会舒坦一些。唯有贪心不足的人,才会容不得任何瑕疵而追求完美,却往往使得心态失衡,到头来不过是自己作弄自己罢了。这正如古人所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因此,瑕疵往往是人们控制欲望的一帖最有效的方剂。

④人们口中最长念叨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不仅仅是一句颇有哲理的口号,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并为之努力的态度。正是不满足于昨天的那道瑕疵,才会有今天的“更好”;当明天发现今日的瑕疵虽然短了半截,但依然存在,于是我们的生活又开始新一轮的进取——就这样不断地向完美迈进,即便触及不了完美,但却使人们向着完美无限地接近。可以这样说,                   

⑤生活因瑕疵而真实,生活也因真实而美好。    (文章有删改)

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文章开头先举一个演唱会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

3.文章第③段画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4.请给本文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文意连贯、完整。(2分)

5.请结合丰富的课内外积累,写一段议论的话,谈谈你理解的“瑕疵”。(不少于80字)(5分)

 

答案

1.瑕疵让生活变得更加真实。

2.引出本文的论点“瑕疵让生活变得更加真实”;充当论据,证明论点;与下文“假唱”形成对比,突出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对比论证   突出(强调)了“瑕疵往往是人们控制欲望的一帖最有效的方剂”的观点。

4.示例:瑕疵是促进发展的动力,督促我们向好的一面发展,让我们拥有的真实不断完善。

5.示例:“瑕疵”不会妨碍一个人的魅力。人或事物不可能尽善尽美,“白壁”与“微瑕”往往结伴而行。威震华夏的关云长因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精明干练的周公瑾因气量狭窄而英年早逝……这些千古流芳的风流才俊,正是因为“瑕疵”的存在而彰显其魅力。

解析:

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来分析即可。(共2分)

2.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引用的作用。议论文运用引用的作用一般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大意对即可。第一点1分,后三点任意两点2分,共3分)

3.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表达效果。解答此题的一般方法为:方法+观点,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4.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结合文段的论点来补写即可。(示例内容为原文。答出“瑕疵促进发展”或“暇疵让生活更完善”的意思即可。共2分)

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论点1分,结合课内外积累论述2分,语言表达2分,共5分。

 

相关题目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氯化钠的电子式为 B.次氯酸的电子式 C.二氧化碳的结构式为O=C=O D.NaHCO3的电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  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如果你的家人冬季到英国去旅行,你会告诉他,那里(     
如果你的家人冬季到英国去旅行,你会告诉他,那里(       ) A   冬季比东营冷                   B   冬季比东营温暖      C  冬季气候和东
如左图,有一水平放置的U形导体框处于磁感应强度B=0.4T的匀
如左图,有一水平放置的U形导体框处于磁感应强度B=0.4T的匀强磁场中,阻值为0.5Ω的导体棒ab以速度v=5m/s向右匀速运动,框架宽L=40cm,电阻不计。则导体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正确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正确的技术手段是( ) A.用化学方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B.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和大肠杆
My uncle lives ____ 105 Huanghe Street. His room is ____ the fifth floor. A.at;o
My uncle lives ____ 105 Huanghe Street. His room is ____ the fifth floor. A.at;on                        B.at;at                          C.on;in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