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离娄》下·二九)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章通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和颜子以苦为乐的事例,说明事情有轻重缓急的时候要懂得权衡变通。

B.孟子以同室有斗者的那个人来比喻颜回,以乡邻有斗者的那个人来比喻禹、稷。

C.禹、稷处在政治清明的时代,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不进去;颜回处在乱世,箪食瓢饮,安贫乐道。孔子对他们都予以称赞。

D.无论处在何种境况,贤者必能永远坚守仁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因所处而制宜。这正是孟子听说“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的道理。

(2)简要分析禹、稷、颜回的异同。

答案

(1)B

(2)异:①环境有所异:禹、稷处于平治之世,颜回处于乱世。

②处世方式有所异:禹、稷抱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态度,刻不容缓地去拯救天下百姓;颜回箪食瓢饮,安贫乐道而自得旷达。

同:他们的内心之仁是一样的,同有圣贤之道,永远坚守仁义。


解析:

(1)应是以同室有斗者的那个人来比喻禹、稷,以乡邻有斗者的那个人来比喻颜回。

(2)从禹、稷、颜回的生活环境及处世方式分析其不同,从他们的处世原则归纳相同点。

【译文】

禹、稷处于政治清明的时代,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不进去,孔子称赞他们。颜子处于政治昏乱的时代,住在狭窄的巷子里,一筐饭,一瓢水,别人都受不了那种苦生活,他却自得其乐,孔子也称赞他。孟子说:“禹、稷和颜回〔处世的态度虽有所不同,〕道理却一样。禹以为天下的人有遭淹没的,好像自己使他淹没了一样;稷以为天下的人有挨饿的,好像自己使他挨饿一样,所以他们拯救百姓才这样急迫。禹、稷和颜子如果互相交换地位,颜子也会三过家门不进去,禹、稷也会自得其乐。假定有同屋的人互相斗殴,我去救他纵是披着头发顶着帽子,连帽带子也不结去救他都可以。〔禹、稷的行为正好比这样。〕如果本地方的邻人在斗殴,也披着头发不结好帽带子去救,那就是糊涂了,纵使把门关着都可以了。〔颜回的行为正好比这样。〕”

相关题目

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3分)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奢靡  风靡  靡靡之音  靡费     B.困难  责难  难民      难题     C. 暖和
某中学高二年级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完成下列两项调查
某中学高二年级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完成下列两项调查:        ①从某社区430户高收入家庭,980户中等收入家庭,290户低收入家庭中任意选出170
戊戌变法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
戊戌变法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     B.戊戌变法抨击了封建文
-When could you have a meal with me?  
-When could you have a meal with me?  
在减数分裂中,家兔的初级卵母细胞形成了22个四分体,则其
在减数分裂中,家兔的初级卵母细胞形成了22个四分体,则其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 A.11条B.11对C.不成对的22条D.44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不断发现、不断创造……日益证明了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不断发现、不断创造……日益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下列哪位人物曾重视教育,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A.华
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
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B.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