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指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历史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到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材料二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还拥有更多的、可做工业革命的资金的流动资本,源源不断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瓦解较早,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或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
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新生的工业能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一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导致1500年以前“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结合所学,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进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3)结合材料三,概括够工业革命的本质内涵
(4)依据材料四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