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214国道纵穿小中甸草原,透过车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214国道纵穿小中甸草原,透过车窗朝外展望,我觉得又进入了另一个似幻似真的梦境。走下车来,见早有十几辆旅游车停靠在公路两侧。游客们正在那金灿灿、黄澄澄的花丛中观赏、戏耍、拍照。我的双瞳也蓦地被那浪涛般活泼的光彩燃亮了。进得尺余高的花丛,只见那一片片,一簇簇,一丛丛,一枝枝,一朵朵像浮雕般精工绝伦的黄花,熠熠辉耀于草原之上,尽情地展示着一种美对人的视力的征服。也许花开有早有迟,也许花儿承接阳光拂照的角度不一,这庞大的黄花家族,分别呈现着淡黄、浓黄、浅黄、深黄、嫩黄、鹅黄、杏黄、米黄、奶油黄、柠檬黄等各种黄的色彩。小说家们描写黄花的夸张言辞,诗人们刻意推敲的咏花诗句,都会在这真实而瑰丽的黄花家族面前,黯然失色。这大片大片的带有挑战意味的黄花,仿佛在向人们宣示,它们就是这草原上因家族集体的勃发而创造的美的奇迹!

我的视觉得到极大满足后,才问陪同我的藏族小伙子,此花叫啥名字,答曰:狼毒花!听报花名,我心头咯噔一震:如此颜娇姿美的黄花,为何起了这样一个狰狞、凶狠而歹毒的名字?

回到县城宾馆,我急忙打电话给军艺的文友,让他速去请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专家,问明狼毒花兴旺的原因,并尽快告我。翌晨,文友的电话来了,言其讨教了一位植物学博士,博士的解释大意如下:"狼毒"是这种黄花的学名,华北地区的百姓俗称“闷头黄花”。狼毒花多见于我国的东北和俄罗斯的西伯里亚,其根、茎、叶均含大毒,可制成药剂外敷,能消积清血。亦可做农药,用以防治螟虫、蚜虫。但人畜绝不能食之。狼毒花根系大,吸水能力极强,能适应干旱寒冷气候,周围的草本植物很难与之抗争。那位博士还说,他曾数度进行过实地考查,在宁夏、陕西、内蒙等黄河流域的一些草原上,多次见到过遍地开放的狼毒花。

博士的解答,使我多日来因走进香格里拉而被这里山川的灵秀与绮丽所陶醉的心,一下子揪紧了;那拥抱世外桃源而发生的梦幻,也似乎转瞬逝去。我知道,一切社会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事物的中心,“中心”常常存在于形成“答案”的来因去迹里。

实际上,被人誉为香格里拉的迪庆,早已不是人类梦幻中的世外桃源。有资料显示,1958年大跃进时,这里的一些草原湿地,曾被强令进行过稻改。在高寒地区种植水稻,无疑是凿冰求火的幻想。伴随着稻改的必然失败,这里的部分牧场、湿地,也曾遭际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在那毫无秩序可言的“文革”荒诞剧中,更有一些不法之徒潜入深山老林,大肆砍伐古杉名木,疯狂猎获珍禽异兽,致使那些人迹可至、有路可走的原始森林里的动植物,也曾蒙受过亘古未见的劫难……

当改革开放的惠风,穿越千峰万嶂,吹拂进迪庆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后,自治州的历届领导人,理所当然地会把“脱贫致富”,视为执政的第一要务。迪庆有着九百万亩天然牧场,一时间,大力发展畜牧业,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各级官员喊得最为响亮的口号。

迪庆这种一度缺乏科学依据,过分发展畜牧业的举措,在开端之时便已包含着潜在的结局。随着牧场的退化,狼毒花乘它草它花之危,乘虚而入,“凤”巢鸠占,也就不难理喻。

自迪庆的首府中甸县城更名为香格里拉后,旅游又成了这个自治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为给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舒适的住所,幽雅的环境,于是,宽阔的国道修筑起来了,草原上的机场兴建起来了,一幢幢星级宾馆也拔地而起了……

在眼下的香格里拉,狼毒花已是蔚为大观的存在,且此花于深秋时,从茎、枝、叶到花,又衍变为火红色,看上去比夏日里的风姿还要绚烂夺目。激情澎湃、挥洒啸傲的诗人,这样吟唱道:“……柔情的倾诉,深深的依恋,牛羊悠悠地漫步于大地,狼毒花点燃了草原……”

 (节选自《净土上的狼毒花》,作者李存葆)

8.文章前三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写出了狼毒花的哪些特点?

9.“它们就是这草原上因家族集体的勃发而创造的美的奇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奇迹”发生的具体原因。

10.诗句“柔情的倾诉,深深的依恋,牛羊悠悠地漫步于大地,狼毒花点燃了草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用这四句诗结尾有何用意,作者又是如何认识这种现象的?

11.阅读全文后,想一想你喜欢这篇文章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可从本文现实意义、语言特色或写作等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

8.描写、说明。狼毒花的主要特点:①金灿灿、黄澄澄,②颜娇姿美、精工绝伦、瑰丽,③有大毒,④(根系大,吸水能力极强),能适应干旱寒冷气候。

9.①毁牧种粮(或“稻改”),②大肆毁林,③过度放牧,④旅游侵蚀。

10.①表达了诗人对香格里拉田园牧歌式风光的赞美之情,对风姿灿烂状若火焰的狼毒花的喜爱之情。②说明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狼毒花的危害,人们的环境意识亟待提高;作者对此表现出深深的忧患意识,甚至是愤慨情绪。(意思对即可)

11.本文特点提示:①关注现实,关注环保问题;②能够深入分析,挖掘根源;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④欲扬先抑;⑤形散神不散等。(学生的答案应观点明确,紧扣文本。)

【解析】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前三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写出了狼毒花的哪些特点”,本题有两个问,前一问是考查表达方式,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一段主要是描写,写所见到的美景,第三段主要是说明,是对狼毒花的解说。第一段,色泽是“金灿灿、黄澄澄”,形态是“浮雕般精工绝伦”,第二段“颜娇姿美”,第三段“含大毒”“根系大,吸水能力极强,能适应干旱寒冷气候”。找到这些内容,然后分别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编者的提问;然后再一一作答。表达方式主要包括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而本题题干问的是“前三段”“主要”“哪两种表达方式”,目标很明确,指向前三段,且问的是“主要的”,故考生在分析的时候要看清哪种表达方式所占比重较大。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第一段主要是写所见之景,这属于描写,第三段是对“狼毒花”的解说,这是说明。对于第二问,这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应先找到写狼毒花的句子,然后再进行概括。

9.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奇迹’发生的具体原因”,这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应到文中找到题干中“它们就是这草原上因家族集体的勃发而创造的美的奇迹”这句话,然后分析这句话与上下文的关系。这句话在文章的第一段,文章第二三两段主要是对狼毒花的介绍,而题干问的是“奇迹”发生的原因,而此处的“奇迹”就是指大片怒放的狼毒花,那么题干问的就是出现这大片狼毒花的原因。第四段的结尾说“一切社会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事物的中心,‘中心’常常存在于形成‘答案’的来因去迹里”,显而易见答案应在后面。第五段的“稻改”“毁林”,第六段的“放牧”,第八段的“旅游”,这些都是出现大片狼毒花的原因。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首先审题,审出出题人的暗示,明确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奇迹’发生的具体原因”,“这种奇迹”指的就是大片盛开的狼毒花,故本题问的就是出现大片狼毒花的原因。明确这些内容之后,然后回归文本,筛选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文章前三段都是介绍狼毒花,从第四段开始思考出现这些狼毒花的原因,找到这些内容最后按照要求进行概括即可。

1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句‘柔情的倾诉,深深的依恋,牛羊悠悠地漫步于大地,狼毒花点燃了草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用这四句诗结尾有何用意,作者又是如何认识这种现象的”,这里既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又考查作品的主旨。“柔情的倾诉,深深的依恋,牛羊悠悠地漫步于大地,狼毒花点燃了草原”,“柔情的倾诉,深深的依恋,牛羊悠悠地漫步于大地”表达了诗人对香格里拉田园牧歌式风光的赞美之情,“狼毒花点燃了草原”对风姿灿烂状若火焰的狼毒花的喜爱之情。诗人赞美狼毒花说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狼毒花的危害,这里透露出作者的忧患意识。

【考点定位】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对于文章的主旨,学生应先明确文章所写的内容,然后再思考作者借助这一内容要说明怎样的中心。比如本文,作者写的是“狼毒花”以及“大片狼毒花”形成的原因,如果只抓住前者,我们只能看到作者对狼毒花的喜爱之情,如果能看到后者,就能感悟到作者的忧患意识。

1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阅读全文后,想一想你喜欢这篇文章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同时题干也给出了答题的方向,“可从本文现实意义、语言特色或写作等方面进行考虑”。“现实意义”是本文的创作目的,“语言特色”“写作”是文章的艺术特点。考生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解答。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提问的角度和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可从本文现实意义、语言特色或写作等方面进行考虑”,说明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分别从“现实意义”“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角度作答。然后,阅读文本,分别从几个方面陈述喜欢本文的理由即可。

相关题目

如图所示,空间有一电场,电场中有两个点a和b。下列表述正
如图所示,空间有一电场,电场中有两个点a和b。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该电场是匀强电场B.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C.b点的电场强度比a点的
“鱼儿离不开水”的原因是鱼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鱼儿离不开水”的原因是鱼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 A.鳞片              B.鳃               C.鳍              D.
在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经测
在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经测定,加入的NaOH的物质的量(mol)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1)原溶液
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且过点(4,).(
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且过点(4,).(1)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直线x=3与双曲线交于M、N两点,求证:F1M⊥F2M.
一对夫妇的后代若仅考虑一种病,患病可能性为a,正常可能
一对夫妇的后代若仅考虑一种病,患病可能性为a,正常可能性为b;若仅考虑另一种病,患病可能性为c,正常可能为d。他们子女只患一种病的可能性有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对这一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对这一认识蕴涵的哲理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整体
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A.明矾、玻
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A.明矾、玻璃              B.汽油、液氯       C.漂白粉、盐酸            D.干冰、铝
三边均为整数且最大边的长为11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1
三边均为整数且最大边的长为11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15                B  30                        C  36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