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本题19分)阅读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金】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注】①吴激,宋人,出使金国被扣,留仕于金多年。此词写于其归家途中。
②华颠:头发花白。
(1)作者在词的上片叙写行程是如何实现地点转换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思?
(2)“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一句,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16.(本题19分)阅读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金】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注】①吴激,宋人,出使金国被扣,留仕于金多年。此词写于其归家途中。
②华颠:头发花白。
(1)作者在词的上片叙写行程是如何实现地点转换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思?
(2)“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一句,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1)①地点的转换:从茅店内,转换为道路间,再转换为渡口、船头。
②表达了作者在回家途中的急切和喜悦之情。
(2)①描写了词人到家以后,孩子们牵着他的衣襟,笑他头发已白的温馨欢乐的场景。②通过想象(或“侧面描写”“对写”“从对面落笔”等),写回家后的温馨欢乐,具体而真切地表达出词人归家时内心的兴奋与喜悦。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夜寒”“不眠”写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是在室内;“残月照吟鞭”是连夜赶路的情景,是在行路之中;“催上渡头船”则是在渡口。作者行程地点的急速变换,体现的是归乡的急切心情。可以参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来思考。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应是”表想象,是虚写。作者身在归乡途中,心情是兴奋喜悦的,对家人团聚的向往溢于言表。想象之中对童稚动作行为的描写表面上看是以孩子们为描写主体,其实是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