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b两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
(2)图2实验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 (填“属于”或“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实验结束后,用pH试纸测量集气瓶中的液体,其pH 7(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3)图3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此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②将t2℃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蒸发溶剂 B.降低温度 C.加溶质丙 D.升高温度
③当等质量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甲=乙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溶剂质量:甲>乙.
考点: 电解水实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 (1)分析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a内气体为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b内气体为氢气,两气体体积比为1:2;
(2)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以及产物与水反应后的酸碱性来分析.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情况来分析.
解答: 解:(1)由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可知,试管b收集的是电源的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试管a收集的是电源的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它们体积比是2:1,故填:1:2;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会造成空气的污染,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pH小于7,故填:属于;小于;
(3)①由图象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此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填:20;<;
②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可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以及升温的方法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故填:B;
③A.将t2℃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甲、乙都是饱和溶液,正确;
B.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甲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大,溶液质量甲小于乙,错误;
C.将t2℃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且在t1℃时溶解度相同,故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错误;
D.所含溶剂质量与t2℃所含溶剂的质量一样,t2℃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所含的溶质质量大于乙,故甲所含的溶剂质量小于乙,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