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下列各句中“以”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何以解忧
14.下列各句中“以”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何以解忧
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以’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既然是表示修饰关系,说明此时的“以”是连词,后面应是动词。A项的“以”前后都是形容词,“以”表并列关系;B项,“以”后面是代词,故“以”是介词。D项,“何以”为倒装句,应为“以何”,“以”也是介词。C项,“以”后面是动词,说明“以”是连词;“拥火”是“进入”的状态和手段,故此处的“以”是表示修饰关系。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把握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应关注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语的词性。前后同则同。如果相比较的两个文言句子中两个虚词前后的实词的词性或短语的属性相同,那么这两个虚词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前后异则异。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虚词前后的实词或短语的属性不完全一致,那么这组虚词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别的方法来辅助判定,比如联想教材上类似的句子,或联系上下文将其翻译出来,或用排除法等。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的句子是特殊句式时要特殊处理,不要套用上面的方法。比如说是省略句,即虚词前后的词语有省略现象,这就需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不要不补充完整就来判定。同样,如果遇到宾语前置句式也要按宾语前置的规则来处理。还有就是如果遇到所考查虚词前后的实词有活用现象时要以活用后词性为准,不能以活用前其本身的词性为判定依据。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以”表修饰关系的一项,说明“以”应为连词,且其后应为动词,由此可以排除B项,另外,D项中的“何以”为倒装句,应为“以何”,“以”也是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