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李鸿章认识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李鸿章认识到西方枪炮舰船的可怕威力,他大声疾呼,中国必须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1865年,李鸿章开设江南制造总局;1872年他又奏请开设煤铁矿。1895年,李鸿章所推崇的自强运动破产。

材料二 《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并于191211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但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材料三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出身的张謇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导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在一战期间取得较快发展,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开始每况愈下。

(1)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动手绘制出一个表格对上述人物的探索活动进行分类总结。

(2)通过以上总结,你发现我国近代历史人物的探索活动有何相似点?

 

答案

(1)给分要点:列出三个人物的姓名、主要事迹、探索活动的结果、背景(时间或影响);表格整体设计合理、完整;史实准确。

(2)都在列强侵华的刺激下进行;都体现了救国的目的;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解析】

1)列表需要列出李鸿章、孙中山、张謇三个人物的姓名、主要事迹、探索活动的结果、背景(时间或影响)等。李鸿章:洋务派的代表人,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洋务派开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1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1924年孙中山创建了黄埔军校。清末状元张謇,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创办了大生纱厂,走实业救国之路。

2)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张謇实业救国都是在列强侵华的刺激下进行;都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体现了救国的目的;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相关题目

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
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
Commencement (毕业典礼)is a time for idealism. But economic reality is crue
Commencement (毕业典礼)is a time for idealism. But economic reality is cruel everywhere; especially for new college graduates. They have been told repeatedly that a college degree is an open sesa
如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 pH 范围,其中呈碱性
如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 pH 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 物质名称鸡蛋清牛奶西红柿柠檬汁 pH 范围7.6~8.06.3~6.64.0~4.42.0~3.0 A. 鸡蛋清
印度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下列著名建筑属于印度的是:
印度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下列著名建筑属于印度的是:(   )
我国现阶段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制度,在地方
我国现阶段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制度,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中,实行直接选举的是       (    ) A.省级 B.自治州     C.县级 D
下图为某学生在做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对紫色的洋葱鳞片叶
下图为某学生在做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对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影响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请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1、2、6组
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整数,且,,,,. (1)求,的值;
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整数,且,,,,. (1)求,的值; (2)求证:对一切正整数,是完全平方数.
At one level, the Internet has enabled people to make connections they might no
At one level, the Internet has enabled people to make connections they might not otherwise have made, and virtual friendships can ______ real-life relationships. A. evolve into          B.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