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古代诗歌阅读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5.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16.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案

15.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

16.以动衬静。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等,反衬出夜的寂静,环境的清远和空旷。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

【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意象和意境的能力。从题目看,答题范围是全诗,那么,诗歌中 的所有富含深意和情感的物象都应该是意象,包括: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等;而意境则是有这些意象叠加和组合形成的一种氛围,根据注释,结合全诗,不难感受到这种静默、寂寥、凄清的氛围。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对意象的分析,同一作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的景物描写特点各不相同。答题步骤先分别概括两句景色特点,然后分别具体分析两句诗所表现的的具体景色及特点。如本题意象包括: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等;而意境则是有这些意象叠加和组合形成的一种氛围,根据注释,结合全诗,不难感受到这种静默、寂寥、凄清的氛围。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本诗的主要艺术手法也是很明显的:开头就写了作者听到繁露坠地的声音,显然,如此细微的声音都能听清楚,一是写出此时诗人的难以入眠,也是写出此时夜的寂静(反衬)。后面写泠泠的水声,泉水冲击石头的声音,山鸟的声音都是衬托(反衬)。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以动衬静。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等,反衬出夜的寂静,环境的清远和空旷。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答题时要注意每条中手法和分析。

相关题目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2SO4 Ba(OH)2 KCl                          B.Cu(NO3)2 NaCl KNO3 C.Na2CO3 KNO3 NH4Cl   
制取下列物质,无须利用二氧化硅的是(    ) A.玻璃   
制取下列物质,无须利用二氧化硅的是(    ) A.玻璃              B.水泥                C.粗硅                    D.光导纤维
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
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图分别为三棱锥S—ABC的直观图与三视图,在直观图中,,M
下图分别为三棱锥S—ABC的直观图与三视图,在直观图中,,M、N分别为AB、SB的中点。 (1)求证:; (2)求二面角M—NC—B的余弦值。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一块冰和一杯水的温度差,可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一块冰和一杯水的温度差,可实现温差发电 B.冰熔化成水是吸热过程,所以冰的内能小于等温且质量相等的水的内能 C.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北京市丰台区2011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一)(数学
北京市丰台区2011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一)(数学理).d  
某校高三(3)班开展了以“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
某校高三(3)班开展了以“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同学们通过走访、阅读文献资料、访问政府网站等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