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5.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16.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5.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16.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15.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
16.以动衬静。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等,反衬出夜的寂静,环境的清远和空旷。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
【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意象和意境的能力。从题目看,答题范围是全诗,那么,诗歌中 的所有富含深意和情感的物象都应该是意象,包括: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等;而意境则是有这些意象叠加和组合形成的一种氛围,根据注释,结合全诗,不难感受到这种静默、寂寥、凄清的氛围。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对意象的分析,同一作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的景物描写特点各不相同。答题步骤先分别概括两句景色特点,然后分别具体分析两句诗所表现的的具体景色及特点。如本题意象包括: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等;而意境则是有这些意象叠加和组合形成的一种氛围,根据注释,结合全诗,不难感受到这种静默、寂寥、凄清的氛围。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本诗的主要艺术手法也是很明显的:开头就写了作者听到繁露坠地的声音,显然,如此细微的声音都能听清楚,一是写出此时诗人的难以入眠,也是写出此时夜的寂静(反衬)。后面写泠泠的水声,泉水冲击石头的声音,山鸟的声音都是衬托(反衬)。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以动衬静。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等,反衬出夜的寂静,环境的清远和空旷。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答题时要注意每条中手法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