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夜晚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夜晚                         韩少功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而乡下人却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漂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⑥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0.理解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4分)

(1)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2分)

(2)我就是在30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一个真正的夜晚。(2分)

11.文章开头写“城里人看到的月亮”有何作用?(6分)

12.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4分)

13.结合全文,探究“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一句的深刻意蕴。(6分)

答案

10.(1)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月光是乡下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2分)(2)有月光、能够给人带来美好享受。(2分)(意对即可)

11.(1)写出了城市的月亮的灰白、暗淡、没有生气的特点;(2分)(2)为下文写乡村月亮作铺垫;与乡村月亮的明亮、充满生机形成对比(4分)。

12.手法:视听结合;拟人、比喻;化静为动;想象。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乡村月亮飘忽不定、跳动、富有生命力的特点,和作者融于月光之下,亲近月光、享受月光的舒适、惬意。(答出任意两种手法,给2分;效果2分。)

13.(1)城市里,人们缺少与自然的沟通,远离自然(2分);(2)人们在城里迷失自我,忘记自己,缺少自我反思和反省(2分);(3)表达了作者对喧嚣都市生活的一种深沉忧虑与思索,抒发作者对大自然亲近与倾慕之情,呼吁人们要亲近自然(2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能解释该词语的本来意义,又要能结合语境解释该词语的句中意义。题中,第(1)句中的“徽章”本义为佩戴在身上用来表示身份、职业的标志。用在此句中,因为月光是乡下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所以说月光表示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第(2)中的“真正”,明白了作者说“30多年的漫长白天”的原因,就可知道这里的“真正的夜晚”是指有月光、能够给人带来美好享受的夜晚。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既要分析此句在内容方面的作用,也要分析此句在结构方面的作用。在内容上,此句写出了城市的月亮的灰白、暗淡、没有生气的特点;在结构上,此句为下文写乡村月亮作铺垫;与乡村月亮的明亮、充满生机形成对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赏析文中画线句子,需从该句子在修辞方法、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分析。在修辞上,该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在表达技巧上,该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出发,视听结合,化静为动;该句还运用了想象,从而生动形象地写出乡村月亮飘忽不定、跳动、富有生命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融于月光之下,亲近月光、享受月光的舒适和惬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探究这个句子的意蕴,要根据文本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作者认为,城市里,人们缺少与自然的沟通,远离自然;因而迷失了自我。作者所说的“逃避上帝”,实际上就是缺少自我反思和反省。“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一语表达了作者对喧嚣都市生活的一种深沉忧虑与思索。作者利用这句话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亲近与倾慕之情,呼吁人们要亲近自然。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相关题目

如图,PA和PB是⊙O的切线,点A和B是切点,AC是⊙O的直径,已
如图,PA和PB是⊙O的切线,点A和B是切点,AC是⊙O的直径,已知∠P=40°,则∠ACB的大小是(   ) (A)60°   (B)65°    (C)70°    (D)75°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形成子代噬菌体时用来作模板的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形成子代噬菌体时用来作模板的物质是 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B.细菌内的蛋白质 C.噬菌体的DNA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硫酸铜 B. 金刚石 C. 水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硫酸铜 B. 金刚石 C. 水 D. 氢氧化钠
在各种投资理财方式中,按风险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选
在各种投资理财方式中,按风险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     A.保险  债券  储蓄        B.保险  储蓄  股票     C.股票
1928年2月,刘少奇对革命潮流是高涨还是低落的问题说:“依
1928年2月,刘少奇对革命潮流是高涨还是低落的问题说:“依乡村来看是高涨的,依城市看是低落的趋势”。这一判断:                   (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Have you finished your program,Yang Wei? —I’m afraid I __________ forgot
—Have you finished your program,Yang Wei? —I’m afraid I __________ forgot about it. A.totally         B.naturally            C.extremely           D.probably
如图甲所示,一条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右端放
如图甲所示,一条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右端放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小物块的质量为m=1.0kg,当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物块静止于O点,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