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焉用杀?子欲善为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自《论语》

材料二   鲁迅对孔子及儒学的评论

评       论

出      典

评孔子

“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

《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

《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评儒学

(儒学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

《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儒学)“是着眼于历代封建帝王赖以维护其统治的儒家的传统——精神‘麻痹术’”

《坟·春末闲谈》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基督教的专制。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什么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孔子与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3)鲁迅与伏尔泰对儒学的看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孔子的“仁”和“礼”的学说,“德治”的思想,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客观评价孔子(基本肯定),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3)20世纪初儒家思想在中国成为维护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要反封建,必反儒学;伏尔泰利用儒家思想来反对欧洲君主专制和基督教(神学)专制,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权利等启蒙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及对儒家思想的认识。(1)孔子思想的核心依据材料中信息即可判断,如“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2)依据材料二中信息“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等可知鲁迅对孔子的评价基本以肯定为主,较为客观;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则从反对君主专制的角度完全给予否定;(3)注意目的的不同:鲁迅是为反对君主专制而否定儒家思想,而伏尔泰则要用儒家思想来宣传启蒙思想,反对欧洲的君主专制。

相关题目

下列卤代烃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下列卤代烃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
江苏省农林厅于2004年12月9日向全省下达了紧急“剿杀令”—
江苏省农林厅于2004年12月9日向全省下达了紧急“剿杀令”——《关于切实做好加拿大“一技黄花”防控工作的通知》。“加拿大一技黄花”原产北美,
Reading is to the mind ______ food is to the body.    A. that        
Reading is to the mind ______ food is to the body.    A. that           B. which             C. of which          D. what  
某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以恒定的速率运动,经过10 s运动
某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以恒定的速率运动,经过10 s运动了圆周,该物体做的是_______ (填“匀”或“变”)速运动;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 m/s;10 s内的平均
如果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 A.1      B. C.
如果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 A.1      B. C. D.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使其变         色,如将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使其变         色,如将此溶液加热则溶液由          色变为       色。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或符号表达式
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和终寄主分别是   A.锥实螺和人   
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和终寄主分别是   A.锥实螺和人    B.人和纹沼螺    C.钉螺和人    D.扁卷螺和钉螺
现有可逆反应.2NO2(g)  N2O4(g),△H<0,试根据下列图象,判
现有可逆反应.2NO2(g)  N2O4(g),△H<0,试根据下列图象,判断t2、t3、t4时刻采取的措施。    t2: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