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
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 。
(1) 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阴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 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解析:
今年湖南的诗歌鉴赏题“敢为人先”,较以往又有创新,命题者竟把诗、词同时放在一起鉴赏,这又首开诗、词鉴赏题之先河,出乎师生意料之外,避免了猜题、押题的弊端,成为湖南卷的一大亮点。其实,湖南卷一直强调:古典诗词的欣赏要有整体把握;要体现赏析的特点,不能写成简答题;要掌握赏析的基本方法。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从2004年自主命题起,就采用别具一格的“加引导语”的方法,先对前三句进行赏析以作示范,然后要求考生独立完成第四句的赏析。2005年,为了丰富命题方式,又采用了对比欣赏的方式,但却带来了考生简单仿写的弊病。2006年,依然延续了对古诗词赏析的基本要求,但对引导语作了改进,命题者在引导语中不仅提供了赏析的基本方法,也设有思维的激活点,同时在对比赏析之中,又有一定限制,考生不能简单地依样画葫芦地照前面的引导语仿写。2007年和2008年不再给“加引导语”方法,而是侧重从整体上对关键词语的把握上考查学生的鉴赏力。2009年,是前5年的综合设题,稳中求新,推陈出新,真是一道好题。(1)题是从整体上从某个角度来赏析诗词的内容,要求考生要读懂诗词;(2)题还是依然延续了曾中断两年的有湖南卷特色的“加引导语”的鉴赏方法,让猜题的师生颇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