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地动仪复原之路 王彬 张衡的地动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地动仪复原之路

王彬

张衡的地动仪早已消失在历史的深壑中,对它的记录仅见于《后汉书·张衡传》中,只有196个字:“……形似酒樽……中有都柱……”

由于长期无法给予地动仪一个科学的复原,张衡的地动仪不断引起西方学者的质疑。奥地利学者雷立柏在2000年出版的《张衡科学与宗教》一书中说,张衡的地动仪是不科学的,这个仪器不能科学的工作,也没给人任何启发,中国人把张衡的地动仪看成国粹,完全是一种民族的向往,不是一种完美的现实。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冯锐通过仔细分析意识到,雷立柏把王振铎的复原模型混同于张衡的历史原件了。

早在1936年,王振铎就曾进行地地动仪模型的复原工作。他根据英国学者米尔恩几年前对张衡地动仪工作原理的推断,采用悬垂摆的原理,把地动仪内部的“都柱”悬挂起来。因抗战爆发,未能如愿。1951年王振铎再次复原地动仪模型,遵循日本学者萩原尊礼年提出的“直立杆”原理,外形设计则遵循了日本学者服部一三1875年的模型:蟾蜍四面散放、面内背外、蹲地一圈。这就是在中国流传最广的地动仪,它是张衡地动仪的“标准像”。然而,雷立柏虽然把王振铎的复原模型与张衡本身的地动仪混为一谈,但他和其他西方学者对地动仪的质疑又有确凿的事实依据。首先是外观,地动仪的主体外观与汉代的“樽”造型大相径庭,模型上“龙”的造型,是明清时期的风格,而不是张衡所处的汉代。其次是效应,1976年,河北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但北京历史博物馆的地动仪模型却没有任何反应;今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地动仪也是无动于衷。

可是在教科书的影响下,张衡的地动仪鼓舞教育了几代中国人。在中国人心里,它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都是不容置疑的。但这些质疑却有理有据,令人不知如何应对。

冯锐的课题组从2002年开始研究地动仪。自王振铎之后,中外许多学者都在致力于复原地动仪的工作。冯锐课题组启动的时候,全世界共有13种“张衡地动仪”,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但都是不工作的概念性模型。

20090323

 
“中有都柱”,这是《后汉书》中对张衡地动仪内部最重要结构的描述,也是后人复原的依据。而且,“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也就是说,龙头吐丸后,可以按照龙头方向确定地震从何而来。很显然,“张衡地动仪”完全能够精确的发现来自任何方向的地震。根据现代科学的计算,中间的“都柱”,只有高度和直径之比达到12251,才能触发机关。也就是说,如果这根柱子两米高,柱子的直径1.5毫米才行。但是按照这样的比例,根本竖不起来,更谈不上触发巨龙吐丸。

冯锐反复思考《后汉书》中的句子,并反复做着每一步骤的计算。史书中有一段讲道:“如有地动,樽则振,龙机发,吐丸”。他突然意识到,这个过程是符合悬垂的工作原理,只有把都柱悬挂起来,才可能出现史书中描述的现象。根据这个原理,2003年,由地震、考古、机械、美术等各路专实组成的“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课题组,经过5年辛勤工作,终于制作出地动仪的新复原模型。数次验证都圆满成功,新模型对地震的反应良好,对非地震的人为干扰一直未出现误触发。20088月,课题组长冯锐宣布,复原的地动仪已经完成了定型,明年,一个3多高的全新的地动仪也许就会展现在人们面前。

(摘自《晚报文萃》2008年第21期,有删改)

1.下列对西方学者质疑“地动仪”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的地动仪早已消失,中国的科学家长期无法给予地动仪一个科学的复原。

B.张衡的地动仪在中国被当成国粹,只是中国人的一种民族向往,不是一种完美的现实。

       C.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外形与汉代风格相差很远,又没有效应,无法令人信服。

       D.张衡地动仪在古代典籍中难觅踪影,仅有的相关记载又极为简略,证据很不充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衡的地动仪完全能够精确的发现来自任何方向的地震,它的科学性和真实存在性都是不容置疑的。

B.王振铎复原地动仪模型的最初思路是正确的,遗憾的是他未能按照这个思路继续下走下去,而是改弦易辙,采用了来自日本的“直立杆”原理。

C.冯锐课题组2008年制作出地动仪的新复原模型。新模型对地震显示出了与张衡的地动仪一致的良好效应,多次验证都未出现误差。

D.自王振铎之后,至2002年,全世界共有分别来自不同国家的13种“张衡地动仪”,但与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一样,它们都是不工作的概念性模型。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虽然不能反映张衡地动仪的真实面貌,但它是张衡地动仪的“标准像”,被写进了教科书,在中国很有影响,所以它仍然算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项成果。

B.对张衡地动仪的复原工作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冯锐领导的课题组已经逼近了事实真相,2009年一个全新的地动仪很可能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C.张衡地动仪的“悬垂摆工作原理”是英国学者米尔恩推断出来的,距今不到100年,而1800年前的张衡就理解并利用了“悬垂摆原理”,委实令人惊叹。

D.面对雷立柏等西方学者对张衡地动仪的质疑,冯锐等各路专家表现出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及维护祖国科学遗产的高度责任感和可贵的民族自尊心。

答案

1B  2D  3A

相关题目

我国古代制造的耒耜主要用于     A.原始灌溉 B.松土挖
我国古代制造的耒耜主要用于     A.原始灌溉 B.松土挖土 C.锄草培土 D.开沟播种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一诗中,饱含国家动荡之忧及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一诗中,饱含国家动荡之忧及老大伤悲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①   不要依赖译文。   ②   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
下列各项,哪些属于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①封建制度确立  
下列各项,哪些属于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①封建制度确立        ②社会安定         ③国家趋向统一          ④民族融合 A.①②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等于1×10-7 mol/L的溶液一定是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等于1×10-7 mol/L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B.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性的强弱 C.无论是纯水、酸性、碱性或中
将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将12 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后
将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将12 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H2SO4,浓H2SO4增重14.4 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6.4 g。该有机物分子式为(
已知: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
已知: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Y、X、Z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②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③室
受某种动物启发,科学家解决了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的血液
受某种动物启发,科学家解决了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的血液循环问题,这种动物是    A.鸟           B.龟         C.蝙蝠         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