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 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用F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4)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23Cu + 8HNO3()3Cu(NO3)2 + 2NO+ 4H2O

3CO2密度比空气大,CO2进入E中并未将瓶中空气完全排尽,致使有少量NO被空气氧化成NO2,而出现浅红棕色;当从F中鼓入空气时,更多NO被氧化成NO2 ,故红棕色变深

4NO2在溶液中生成的HNO3CaCO3反应,使沉淀溶解

5)吸收尾气,防止污染大气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于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而NO极易被氧气氧化生成NO2,而装置中含有空气。所以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用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NO的检验。

2)硝酸是氧化性酸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u + 8HNO3()3Cu(NO3)2 + 2NO+ 4H2O

3)由于CO2密度比空气大,CO2进入E中并未将瓶中空气完全排尽,致使有少量NO被空气氧化成NO2,而出现浅红棕色;当从F中鼓入空气时,更多NO被氧化成NO2 ,故红棕色变深。

4)由于NO2在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的HNO3CaCO3反应,而使沉淀溶解。

5NONO2均是有毒的,属于大气污染物,需要尾气处理,因此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大气。

考点:考查铜稀硝酸反应的有关实验探究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题目

在下列数学表达式:①-2<0;②2>0;③;④;⑤≠3;⑥+1>+2中,
在下列数学表达式:①-2<0;②2>0;③;④;⑤≠3;⑥+1>+2中,不等式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Recently I gave my adult students homework.It was to g
下列关于燃烧及事故处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室内起火,
下列关于燃烧及事故处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只有含有碳元素的物
下列烷烃的命名是否正确?若有错误加以改正,把正确的名
下列烷烃的命名是否正确?若有错误加以改正,把正确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太平天国进行北伐和西征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与清政府对峙
太平天国进行北伐和西征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B.推翻清朝统治 C.把西方列强赶出中国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数列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数列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若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对任意自然数n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座的各位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