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

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华选用这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小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用刻度尺测出发光物体A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请你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      

答案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根据探究目的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改变物体的高度做实验研究.

【解答】解:(1)由题意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可知,应控制物距不变,且要改变物体的高度,多次实验后分析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而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却没有改变自变量物体的高度,反而改变了应控制的变量物距.故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2)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物距不变,改变发光物体的高度,具体的改正措施:

在第步中,应当将发光物体B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B清晰的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发光物体B及其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故答案为:(1)没有控制物距不变,并且没有改变物体的高度;

2)在第步中,应当将发光物体B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B清晰的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发光物体B及其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相关题目

如下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物体B施
如下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物体B施加一水平变力F,F-t关系如图乙所示,两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保持相对静
已知⊙O的直径为10,圆心O 到直线AB的距离OM的长为5,则则直
已知⊙O的直径为10,圆心O 到直线AB的距离OM的长为5,则则直线AB 与 ⊙O的位置关系                 (     )      A、相切      B、相
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的力把重160
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的力把重1600N的木箱匀速推到车上,推力对木箱做的功是______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
某种病的治愈概率是0.3,那么,前7个人没有治愈,后3个人一定能
某种病的治愈概率是0.3,那么,前7个人没有治愈,后3个人一定能治愈吗?如何理解治愈的概率是0.3?
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细白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
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细白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下面
如图甲所示,间距为L、足够长的固定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
如图甲所示,间距为L、足够长的固定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与水平面成θ角,左端M、P之间连接有电流传感器和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导轨上垂直停放一
T ℃时在2L刚性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
T ℃时在2L刚性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徐州、连云港等地400多位老知青在徐州饭店欢聚一堂,共同回忆起了当年让人激情燃烧的蹉跎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