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景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景隆,小字九江。十九年袭爵,屡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景隆以肺腑见亲任。及燕兵起,乃以景隆为大将军,将兵五十万北伐。赐通天犀带,亲为推轮,饯之江浒,令一切便宜行事。燕王闻之喜,语诸将曰:“李九江,纨绮少年耳,易与也。”遂命世子高炽居守,戒勿出战,而自引兵援永平,直趋大宁。景隆闻之,进围北平。都督瞿能攻张掖门,垂破。景隆忌能功,止之。及燕师破大宁,还军击景隆。景隆屡大败,奔德州。明年正月,燕王攻大同,景隆引军出紫荆关往救,无功而还。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

四月,景隆大誓师于德州,进营白沟河。与燕军连战,复大败,玺书斧钺皆委弃,走济南。斯役也,王师死者数十万人,帝始诏景隆还。使景隆及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如燕军,割地请和。燕兵屯金川门,景隆与谷王橞开门迎降。燕王即帝位,特进景隆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

永乐二年,周王发其建文时至邸受赂事,刑部尚书郑赐等亦劾景隆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诏勿问。已,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廷劾景隆及弟增枝逆谋有状,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复劾之。亡何,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复言:“景隆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增枝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于是夺景隆爵,没其财产。景隆尝绝食旬日不死,至永乐末乃卒。

(节选自《明史·李景隆传》)

10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

B. 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

C. 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

D. 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字,是古人在小儿时所用的乳名。如魏武帝曹操小字阿瞒,蜀后主刘禅小字阿斗,南朝宋皇帝刘裕小字寄奴。

B. 世子,在明代是对皇位继承人的正式封号,多由嫡长子充任,也称太子。如文中的朱高炽。

C. 左柱国,是明代皇帝用来册封勋臣的称号。如明代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就曾获得过这种荣誉。

D. 永乐,明朝皇帝朱棣登基后采用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时用来纪年的名号,新帝登基后会改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景隆得到建文帝的信任,被委以重任。他继承父亲爵位,官至太子太傅,在出征讨伐燕王时,建文帝赐予他象征君权的御品,以示恩宠。

B. 李景隆不懂兵法,妄自尊大。他趁燕王前往永平之际攻打北平,前有坚城,后又强兵,实际是中了燕王的诱敌之计,结果大败而逃。

C. 李景隆心胸狭隘,贪功妒能。瞿能攻打张掖门即将取得大功引起他的妒忌,于是阻止瞿能继续率兵挺进,致使战机瞬间丧失。

D. 李景隆风光一时,晚景凄凉。建文帝时恩宠有加,燕王登基后,他依然地位显达,只是在多次遭弹劾之后,才落得官位不保、家产尽失的结局。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赐通天犀带,亲为推轮,饯之江浒,令一切便宜行事。

2)景隆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增枝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 

答案

10D    11 B    12B

131)皇帝赐给李景隆通天犀带,亲自为他推车,在江边为他饯行,允许他一切皆可不必请示而自行决断。

2)李景隆坐着接受守卫伏地通报姓名,如同君臣之礼,李增枝蓄养奴仆大约有成百上千人,他们的意图不可推测。

【解析】《明史李景隆传》,作者:张廷玉,朝代:清朝。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本题主要结合句意断句,句意:建文帝考虑李景隆兵权还不重,又派遣宦官带着诏书赐给他以黄金为饰的斧钺弓箭,帝子账务征伐大权。正渡江时,风雨大作,舟船毁坏,御赐之物全部丢失,建文帝于是再赐予。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B项在明代,皇位继承人的正式封号是太子,世子是王公贵族们爵位的继承人。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妄自尊大不准确,文章看不出来李景隆有这样的表现;后有强兵与原文不符,瞿能进攻北京城时,后面并无强兵;中了燕王的诱敌之计不当,燕王并没有设这样的计策。

点睛: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补充主语,译为饯行,译为边,便宜译为可不必请示而自行。(2伏谒译为伏地通报,译为蓄养,无虑译为大约,译为不可。

参考译文:

李景隆,乳名九江。洪武十九年继承父亲爵位,屡次离开京城赴湖广、陕西、河南练兵,又曾前往西番买马,后来晋升掌管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衔。建文帝即位后,李景隆凭借宗室近亲的身份收到信任。等到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于是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建文帝赐给李景隆饰有通天犀的腰带,亲自为他推车,在江边为李景隆饯行,运行他一切皆可不必请示而自行决断。燕王听说此事很高兴,对各位将领说:“李九江,不过是个纨绔子弟罢了。”于是命令世子朱高炽在北平留守,并告诫他不要出战,自己带兵救援永平,直抵大宁。李景隆听说燕王出兵永平后,就进攻北平。都督瞿能攻打张掖门,眼看就要攻下。李景隆嫉妒瞿能取得战功,让其停止攻打。等到燕军攻下大宁后,回师攻打李景隆。李景隆屡次大败,逃往德州。来年正月,燕王攻打大同,李景隆率军出紫荆关前往救援,无功而返。建文帝考虑李景隆兵权还不重,又派遣宦官带着诏书赐给他以黄金为饰的斧钺弓箭,帝子账务征伐大权。正渡江时,风雨大作,舟船毁坏,御赐之物全部丢失,建文帝于是再赐予。四月,李景隆在德州誓师,进抵白沟河驻扎,与燕军接连交战,又大败。玺书斧钺都丢弃不顾,逃到济南。这次大战,朝廷军队数十万人死亡,建文帝才下诏命李景隆回京,派李景隆和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前往燕军军营,割地求和,燕兵在金川门驻扎,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迎敌投降,燕王朱棣称帝,特别晋封李景隆为光禄大夫、左柱国,每年增加千石俸禄。朝廷有大事,李景隆还以朝臣之首的身份主持朝议,诸功臣都愤愤不平。永乐二年,周王揭发李景隆在建文帝时在自己府邸受贿一事,刑部尚书郑赐等也弹劾李景隆包藏祸心,蓄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皇帝下令不追问此事。不久,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在朝堂上弹劾李景隆及其弟弟李增枝有谋反之举,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再次弹劾李景隆。不久,吏部尚书李至刚等又进言:“李景隆坐着接受守卫伏地通报姓名,如同君臣之礼,李增枝蓄养奴仆大约成百上千人,他们的意图不可推测。”于是皇帝下令夺去李景隆的爵号,没收其家产。李景隆曾绝食十天却没有死,死于永乐末年。

相关题目

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
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由于(    ) A.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C瓶塞遇冷收
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横切面,据图回答问题: (每
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横切面,据图回答问题: (每空1分,共12分)①、图中(1)是      ,(2)是      ,(1)(2)属于    组织,
有种说法是“十个福建人,一人念‘茶经’”。这其中,安
有种说法是“十个福建人,一人念‘茶经’”。这其中,安溪乌龙茶功不可没,“中国茶都”就是对它们最好的赞赏。实践表明,利用茶都优势,发展
室温下,在pH= 13的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室温下,在pH= 13的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K+、C1一、SO42一、Na +          B. K+、SO42一、CO32
Once again,the Christmas season was upon us and my daughter Tania was asking,Wh
Once again,the Christmas season was upon us and my daughter Tania was asking,What do you want for Christmas,Dad? In the small town where we lived,life had a certain rhythm,and the festival season w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煤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煤气燃烧   C.石蜡熔化    D.大米酿酒 
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A.金刚石B.氯化钠C.氢气D.水
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A.金刚石B.氯化钠C.氢气D.水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①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