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题目。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 凝

⑴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不知什么原因,这座城市在冬天常有大雾。城市因为有了雾,会即刻实在地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着,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⑵我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步行着上了路,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庆幸我对这走的选择,大雾引我走进了一个自由王国,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这气派使我的行走不再有长征一般的艰辛。

⑶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像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雾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

⑷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⑸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他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是两条腿的僵硬和平衡;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一阵走,正着一阵走,侧着一阵走。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到了我自己。

⑹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于是你和我继续古怪着自己擦身而过,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⑺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⑻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只因为我们都在大雾里放肆地走过。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⑼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

⑽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原文有删改)

8.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

(1)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

答:

(2)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答:

9.文章开头从大雾对城市与人的影响写起,有什么作用?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该文内涵丰富。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点列出。(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题为“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但大量描写的是“我”的得意忘形,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1)人们在彼此设防的社会环境中,往往束缚自己的天性,而在大雾之中,可以无拘无束地展示出自由本真的天性来。

(2)这句话的含义是,当人们撕去伪装,尽情地展示本真的自己时,作者也会向人们充分展示本真自己。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人之间推心置腹、坦诚相见的美好愿望。

9.大雾的出现令城市不知所措地改变了运转节奏,使“我”得以进入一个自由王国,从而引出下文“我”在雾中的想像、心理活动与特别行为,为“我”的得意忘形铺设背景,营造情境,提供可能。

10.(1) 对自然天成的乡村景致的喜爱;(2)对自由本真的人性状态的向往;(3)对互不设防、坦诚相见的人际交往的渴望。

11.①文章题目中的“你”泛指每一个人,含有“每个人都可以在大雾里得意忘形”的意味。“我”是“你”的一员,实写“我”的得意忘形,暗写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生命状态。

②文章题目中的“你”泛指每一个人,含有“希望每个人都在大雾里得意忘形”的吁请意味。写“我”得意忘形、放松自在,意在以点带面,增强吁号召的说服力。

③文章题目中的“你”泛指每一个人,在大量描写“我”的个体行为时,也穿插了对“你”(每个人) 生命状态的普遍意义的探寻,点面结合,既具感性之美亦富悟理之妙。

 ④文章题目中的“你”既是泛指,也具体指“我”在雾中遇见的姑娘,“你”是和“我”一样在雾中“放肆”的人。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意在使文中的“我”的形象具有普遍意义。

⑤文章题目中的“你”指假定的读者,作者以第二人称增强了文章的亲近意味,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以对“我”的得意忘形的具体描述,传达对自由人生境界的向往和对读者改变生命状态的真切期待。(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某两方面进行探究,论述,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回答第一问,可以根据“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只因为我们都在大雾里放肆地走过。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两段话归纳出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文章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A、点题;B、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所写的对象;C、设置悬念;D、增强艺术吸引力;E、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F、与下文形成呼应;H、为下文作铺垫;I、与下文形成对比等。本文的开头出的作用要结合下文内容加以概括归纳,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以结合文本中“大雾引我走进了一个自由王国,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这气派使我的行走不再有长征一般的艰辛”、“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于是你和我继续古怪着自己擦身而过,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等可以分析概括答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

试题分析:本题书探究题,可以结合文本中的最后一句“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分析得出答案。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相关题目

如图K54-7所示,钢瓶内装有高压氧气.春天当室内温度为17
如图K54-7所示,钢瓶内装有高压氧气.春天当室内温度为17 ℃时,压力表指示的压强数值为2×105 Pa,若夏天时压力表指示的数值为2.1×105 Pa,求:(1)夏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个“中国展馆”。这是为了( ) A.让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物产和资源    
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
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 A.军事强人        B.专制君主 C.等级君主
土 地  (13分) 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
土 地  (13分) 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
关于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逐
关于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逐渐降低                   B.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C.由山麓向山顶逐渐降低   
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A. 图Ⅰ中A 盛放碳酸氢钠,
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A. 图Ⅰ中A 盛放碳酸氢钠,B盛放碳酸钠,可对比二者的热稳定性 B. 图Ⅱ可用于灼烧氢氧化铁固体制备铁红 C. 图Ⅲ为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家风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家风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 “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
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应该是             
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应该是             (      )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感受器→传入神经→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