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1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4分)
19.“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都是写愁的名句,请简要赏析。(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1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4分)
19.“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都是写愁的名句,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1】国土沦丧的悲愤,时光流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哀,对逍遥自由生活的向往。
【小题2】都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的妙处,辛词赋予“愁”以人的行为(拟人),写出“愁”之如影随形,无法逃避;李词赋予“愁”以物的重量(拟物),用“载不动”写出“愁”之深重。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根据本词描述内容,一一解读。词的开头点明情感主旨——避愁而不得。上片后两句“几处江山改”和“亲朋尽白头”分别表达国土沦丧和岁月流逝之愁;下片写为封侯(建功立业)而长期漂泊 不能归去的壮志难酬,末两句表达对浮云虽无定却自由自在的羡慕之情。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该题设计的是比较分析,仍然是分析二者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比较题要分析出它们的异同。本题辛词和李词的共同点是都用比拟,其作用是化抽象为形象,或生动形象。两词的不同点是辛词拟人,愁随人行,无法逃避;李词拟物,把愁比拟为有重量的具体事物。言愁之深重。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