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的故乡 卢年初 ①我们居住的地方曾是鱼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的故乡

卢年初

①我们居住的地方曾是鱼生活过的地方。

②过去,这里曾是一个美丽的湖。有荷花,有水草,有芦苇,而更多的是那些自由欢畅的鱼儿。是什么时候,开始围湖造田,湖上的许多事物被另外的事物代替,一种花代替了另一种花,一种草代替了另一种草,只是鱼儿,一道横堤让它们远在他乡,它们来不及收捡,把许多东西遗弃在这里,它们留下的那种缠绵的东西,我们叫淤泥。

③我的父亲是个渔民。他曾经驾着船儿在这湖里漂荡,不管是水流的湍急、和缓,还是哪片水域生活什么样的鱼群,他都了如指掌,他的辛酸和欢快在湖里闪耀成粼粼波光。而现在离开了渔船,成为耕作于田间的农夫,他拿起铁锹,拿起镰刀却不知走向何方。一眼望去,那里横卧着脱手落水的鱼钩,还有谁在渔船上做饭时丢弃的破罐,它没再装打渔人的食粮。

④我坐在一块岩石上。我的父亲走过来,仔细端详,说这岩石下居住过一条大青鱼。当时他下网后已感到它的动荡,但是岩石刺破了网,大青鱼顺势逃逸。父亲不怪大青鱼,因为这岩石下是它的家园。大青鱼啊,只是你而今在何方,当你思念故地的时候,你可知道曾想捕捞你的父亲在此深深的景仰?

⑤在这个地方,我们搭建了自己的家,我们曾经怀疑,这里是家吗?很多人都在家门边茫然地徘徊。就像到外婆家去,最初是新鲜,久了感觉是做客,始终把自己当做异乡人,才醒悟出这里是鱼的故乡。出门吧,找不到归家的路,看看夕阳,它像个不老的钓者,用袅袅的炊烟,垂钓我的家园,我们和鱼没有什么两样。

⑥我走遍这里的许多地方,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许多人努力记着村庄的名字转眼又忘了,他们却都记得这里是鱼的故乡。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也失去:王二生得瘦弱,却活蹦乱跳,人们叫他王刁子;李三行事沉稳,不善言谈,人们叫他李乌鱼;还有的男人叫泥鳅,还有的女人叫鳊鱼。人们都是在寻找自己呢,还是在寻找失去的鱼?头几年,我们的庄稼歉收了,我们的思念还泡在水上。

⑦也还有一些水洼,甚至有水塘。一群鱼儿坚守在故乡,确信家园会再次丰盈,等待着亲人来自远方,它们在腾跃的时候,我感到异常的悲壮,它们没把牺牲当做死亡。父亲常常走到这些残留的水域,心存安慰,他每天都会割草,喂料,鱼儿在快乐的生长。

⑧后来,我离开了鱼的故乡,可人们都还说我总保持着鱼的形象。我喜欢早晨呼吸新鲜空气,我喜欢在人群中沉默地穿行,我也常常为辨识鱼饵和自然的馈赠而彷徨。我在城市没有找到住所,我总在流浪,我对爱人说:要找一个有水有草的地方。

⑨多年以后,我回到我的故乡,我的父亲已离去,沟港不再像以前不修边幅,石头不再像以前粗糙无光,水洼开辟成的鱼池。我为家乡的昌盛而欣慰,也不禁为离乡的鱼而叹惋:这里还是不是鱼的故乡?也许再过许多年,百年,千年,曾经离去的鱼,它们的后辈还会来到这个地方,它们再也找不到先辈描述过的模样,而是指着人们留下的瓦砾说:这里曾是人类居住过的地方。

(选自《散文选刊》2002年第4期,有改动)

1.阅读文章第①至⑦段,⑴用两个词概括“我们”对“我们居住的地方”的情感;⑵文中是怎样描述这些情感的,请简言之。(4分)

2.说说你对第④、⑦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⑴ 第④段:是什么使“父亲”对大青鱼产生景仰?

⑵ 第⑦段:“父亲”为什么感到“心存安慰”?

3.在最后一段,作者说“我为家乡的昌盛而欣慰”,接着又说,鱼的后辈也许“还会来到这个地方”,还说,这里仅仅“曾是人类居住过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深入思索。请说说这些语句的含义?(4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⑤段中“我们和鱼没有什么两样”,指的是鱼被我们垂钓而离开了家园,而我们也被大自然“垂钓”而离开了家园。我们和鱼一样都无法摆脱被“垂钓”的命运。

B.作者在文中实际上思考了两个家园: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这两个家园是根本对立的,人类对物质家园的开辟,其结果必然以精神家园的丧失为代价。

C.作者以敏感而多情的笔触刻画的鱼儿形象,具有温柔而又脆弱的特征,一道横堤就可以让它们远在他乡,但同时又是倔强的,甚至为坚守故乡而悲壮地牺牲。

D.题目中“鱼的故乡”即末段所说的“我的故乡”。文章以“鱼的故乡”为题,暗示人类生存的空间从本质上是属于大自然的,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类仅是大自然的寓居者。

E.文章构思精巧,想象丰富,语言凄美悲凉,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者用寓言式的写法,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沉思,含义隽永,意味深长。

答案

1.⑴情感概括:怀疑,茫然。(2分)

⑵简要叙述:怀疑这里不是家,没有家的认同感。(2分)

2.⑴答:当年大青鱼不舍家园而顺势逃逸,如今离开了家园仍不舍思念,是大青鱼的这种家园情结使由渔民变成农夫的父亲对大青鱼产生了景仰。(3分)

⑵答:因为仍有些鱼儿坚守在它的故乡,并为此而牺牲,吻合父亲的心境;同时父亲每天给鱼儿割草、喂料,过去的渔民生活在这里找到了寄托,所以“父亲”“心存安慰”。(3分)

3.答: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是值得高兴的,然而,人类在改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向自然界的索取,最终都要偿还给自然界,这是一条规律。(4分)

4.答案:C、D


解析:

1.(仅抄录原文,或答为“思念还泡在水上”,给1分。)

(第②段的“缠绵”和第④段的“思念”是就“鱼”来说的,不是“我们”对“我们居住的地方”的情感。第⑥段“我们的思念还泡在水上”,思念的是从前的“水上”生活而不是现在的“我们居住的地方”。答为“缠绵”或“思念”不给分。)

2.(答出“不舍家园而顺势逃逸”“离开了家园仍不舍思念”,分别给1分;或者不做具体回答但能概括出大青鱼的“家园情结”,给2分。能联系父亲“由渔民变成农夫”境遇变迁给1分。意思对即可。)(“坚守在故乡,并为此而牺牲”,“吻合父亲的心境”,“从割草、喂料中找到了寄托”,以上三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3.(能联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回答,给1分。答出“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是值得高兴的”,给1分。答出“向自然界的索取,最终都要偿还给自然界”,给2分。如果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应以上几个方面正确作答,也可给分。)

4.(A项.第⑤段夕阳“像个不老的钓者,用袅袅的炊烟,垂钓我的家园”,写的还是茫然的感觉,并不意味着大自然垂钓“我们”。B项.“两个家园是根本对立的”,“必然以精神家园的丧失为代价”过于绝对且在原文中没有依据。E项.“语言凄美悲凉”有错。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4分。答案超过两个的,本题不得分。)

相关题目

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内,然后
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内,然后改正。                 锐不可当   穷愁缭倒     张皇失错    荡然无存      
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
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
电视剧《觉醒年代》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优
电视剧《觉醒年代》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优秀电视剧目。广大的年轻群体也加入追剧大潮,被热血的剧情与鲜活的人物所“点燃&rdquo
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184.5,其结构如图Ⅰ所示,(—R—代表
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184.5,其结构如图Ⅰ所示,(—R—代表某种烷基),A在一定条件下还有如图Ⅱ所示的反应关系,D不能发生银镜反应。(1)C中含有的
— Have you seen the funny movie Let the Bullet(子弹)Fly? — Yes, it ma
— Have you seen the funny movie Let the Bullet(子弹)Fly? — Yes, it made me _________ many times. A. laugh                         B. cry              
某种玩具娃娃,由中国大陆生产棉布衣服,台湾地区生产塑
某种玩具娃娃,由中国大陆生产棉布衣服,台湾地区生产塑料身体,日本制造尼龙头发,马来西亚负责组装,最后在美国帖上标签全世界销售。这从一
The captain called           his men never to give          
The captain called           his men never to give           before difficulties in the storm. A.on; in       B.for; up      C.at; away   D.out; off
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俄国1861
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