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已知点L、M、N分别在△ABC的边BC、CA、AB上,且=l,=m,=n,又++=0,求

如图,已知点L、M、N分别在△ABC的边BC、CA、AB上,且=l,=m,=n,

++=0

,求证:l=m=n.

答案

证明:=+,=+,=+.

由已知=l,=m,=n,

++=(+)+(+)+(+)

=(++)+(l+m+n).

++=0

,++=0,

∴l+m+n=0

.

∴-l+m+n=0

.

∴-l(-)+m+n=0

.

∴(n-l)+(m-l)=0

.

当n≠l时,=,∴A、B、C三点共线,与已知矛盾.

∴n=l,于是(m-l)=0

.由≠0,知m=l,故l=m=n.

相关题目

一个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质点的判断
一个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质点的判断正确的是 A.质点一直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在t=1s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C.前3s内先静止,
7.(2011·福建卷)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下图
7.(2011·福建卷)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选项表示内容甲乙丙 A碳元素的流向消费者CO2库生产者 B内环境成分的关系血浆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测某溶液的 pH 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到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刍议/踌躇         诞生/涎水          蒙蔽/蒙昧 B.彻夜/掣肘         绯闻/悱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积比为1∶1                     B.体积比为11∶7C.原子数比为 2∶3 
午休时间,同宿舍的同学休息了,陈皓同学还在大声的朗读
午休时间,同宿舍的同学休息了,陈皓同学还在大声的朗读英语。室友多次提醒,他却说:“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不能干涉。” 请你对陈皓
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5 mol/
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5 mol/(L·min)       B. v(B)=0.3 mol/(L·min) C. v(C)=0.8 mol/(L·min)      D. v(D)=1 mol/(L·min)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