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游河东① [唐]项斯 停车晓烛前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游河东

[]项斯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注】河东:指唐代时的河东道,在今山西省永济县。湖波:指代作者所在的南方。槐驿:指代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驿舍多种落叶乔木槐树。

20.诗歌首联表现了诗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21.诗歌颈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

20.诗歌首联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伤感情绪。(2分)是通过人物临别之时的神态描写来表现的。(1分)天刚拂晓,离别的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2分)

21.当秋季来临,晴日里看见湖中游雁时,诗人将想起远在北方的友人,盼友人能像雁一样及时南归;(3分)遥想友人在北方旅舍过着清秋寂寥的日子,一定也会思念家乡亲友的。(3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首联写离别的哀痛。“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天刚拂晓,离别的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挚友间的远别是伤感的,这是一种“行子肠断”、“居人愁卧”的黯然销魂的场景。这里作者很形象地描绘了临别一瞬的凄恻容态,反映出朋友间的深情。这两句破题切情,为全篇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第三联想象两地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上句写自己所在的南方。江南多湖泽,秋天时雁行南迁,宿在湖泽间。下句写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官署、驿舍、行道多种落叶乔木槐树,有“官槐”、“行槐”之称。蝉出现于夏秋间,吸食树汁;“无蝉”,也是时届深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秋季来临,晴日里看见湖中游雁时,我将想起寄停北方的人,盼你能象雁一样及时南归;遥想你在旅舍中过着清秋寂寥的日子,一定也会思念家乡亲友的。这一联融情入景,在送别时预盼友人早日回来,感情表达得委婉深挚,真切动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请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肆虐(    )         
请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肆虐(    )             稔熟于心(    )
图8中,A装置是       滑轮,使用它的目的是        
图8中,A装置是       滑轮,使用它的目的是                 。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
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现代文明的信息社会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模拟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实验法       D.资料分
读下图,回答4~5题。 4.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
读下图,回答4~5题。 4.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    ) A.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            B.劳动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