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游河东① [唐]项斯 停车晓烛前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游河东

[]项斯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注】河东:指唐代时的河东道,在今山西省永济县。湖波:指代作者所在的南方。槐驿:指代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驿舍多种落叶乔木槐树。

20.诗歌首联表现了诗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21.诗歌颈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

20.诗歌首联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伤感情绪。(2分)是通过人物临别之时的神态描写来表现的。(1分)天刚拂晓,离别的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2分)

21.当秋季来临,晴日里看见湖中游雁时,诗人将想起远在北方的友人,盼友人能像雁一样及时南归;(3分)遥想友人在北方旅舍过着清秋寂寥的日子,一定也会思念家乡亲友的。(3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首联写离别的哀痛。“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天刚拂晓,离别的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忍不住几度哽咽流泪。挚友间的远别是伤感的,这是一种“行子肠断”、“居人愁卧”的黯然销魂的场景。这里作者很形象地描绘了临别一瞬的凄恻容态,反映出朋友间的深情。这两句破题切情,为全篇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第三联想象两地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上句写自己所在的南方。江南多湖泽,秋天时雁行南迁,宿在湖泽间。下句写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官署、驿舍、行道多种落叶乔木槐树,有“官槐”、“行槐”之称。蝉出现于夏秋间,吸食树汁;“无蝉”,也是时届深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秋季来临,晴日里看见湖中游雁时,我将想起寄停北方的人,盼你能象雁一样及时南归;遥想你在旅舍中过着清秋寂寥的日子,一定也会思念家乡亲友的。这一联融情入景,在送别时预盼友人早日回来,感情表达得委婉深挚,真切动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下列颜色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__________ A. 红
 下列颜色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__________ A. 红棕色的NO2加压,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Fe(SCN)3溶液中,加入KSCN固体后颜色变深 
Look! There _____ the bus! A. will come   B. comes C. has come    D. is com
Look! There _____ the bus! A. will come   B. comes C. has come    D. is coming
-Your aunt often walks the dog in the morning.                
-Your aunt often walks the dog in the morning.                -Yeah,         bad weather stops her.         A. when            B. unless        
假如你是图中的女孩。你目睹了一起发生在TOWH BANK的抢劫案
假如你是图中的女孩。你目睹了一起发生在TOWH BANK的抢劫案,请你描述一下事情发生的经过。(不少于5句话,开头已给出,不计入5句话中)  Today I saw
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设重叠部分为△EBD,
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设重叠部分为△EB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CDB.∠BAE=∠DCEC.EB=EDD.∠ABE一定等于30°
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为32.5 ℃时,蝗虫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窄 B.温度为35 ℃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回答5~6题。 5.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