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各地区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促进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没有能够提高它的个人生产力,从而打破所谓“高度平衡的圈套”。这种情况就是蒸汽机以前技艺水平相当高,足以保持生产和消费循环往复的平衡,以致阻碍了工业发展投资。这个圈套的另一部分,就是巨大的人力供应,使机器成为不必要。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信贷办法为投资之用。朝廷和统治阶级靠收租纳税过活,而不靠贸易。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到19世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到19世纪,他们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他们还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的典范。西方文化被等同于文明,而非西方文化天生就下贱。这种西方的霸权在19世纪时不仅欧洲人而且非欧洲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
——斯塔夫理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对华贸易在18世纪开始深入中国腹地。随着欧洲需求迅速增长,茶园的面积不断扩大, 这就往往损害棉花种植,造成棉花匮乏。到19世纪,棉花需由印度供给,这对印度,即对英国,是个平衡对华贸易差额的机会。致命的打击从1780年开始,印度鸦片运到中国。中国贸易收入从此化为袅袅青烟。可这是什么样的烟哪!大致在 1820年左右,贸易盈亏颠倒了过来,鸦片战争确定了一演变方向,从此开始的多灾多难的不平等条约时代将延续整整一个世纪。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文化”几方面的内涵?(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促使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