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信秋词 (王昌龄) 金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信秋词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长信”,原指汉代长信宫,这里指皇帝的后宫。“漏”,宫中的滴漏,古代的计时器。)

(1) 分析一二句景物的特征及写景的目的。(2分)

答:

(2) 第三句“无颜色”三字用得好,有实有虚,试作分析。(3分)

答:

(3) 末句中的“清”“长”二字充满暗示,分析诗中人物的感情。(3分)

答:

答案

(1),深秋黄叶,夜寒霜重。景物描写渲染了萧瑟冷寂的色彩,烘托了人物孤独,凄凉的怨情。

(2),实写冷宫里室内用具的陈旧,色彩黯淡。虚写人物心情的暗淡凄凉。

(3),暗示诗中人心境凄清,幽怨难眠,才会感到漏声凄清,漏声漫长。


解析:

相关题目

生活在民国时期的曾先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搜集了许多
生活在民国时期的曾先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搜集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其中有一张由于年代久远画面模糊不清,只能依稀看见“某某人摄于某某时
—Does Peter walk home? —______. He takes the bus.  A. No, he doesn’t
—Does Peter walk home? —______. He takes the bus.  A. No, he doesn’t      B. Yes, he does       C. No, he isn’t        D. Yes, he is
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
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
 —Will you stay for lunch?      —Sorry, I ______. My brother is coming
 —Will you stay for lunch?      —Sorry, I ______. My brother is coming to see me.      A. mustn’t       B. can’t     C. needn’t      D. wouldn’t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气体发生装置应选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The life we were used to _______ greatly since 1992. A.change         
The life we were used to _______ greatly since 1992. A.change                                                      B.has changed C.changing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