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那水呢,不但不结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小题1】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2分)
【小题2】(甲)(乙)两文中所描绘的水的特点有什么不同?(2分)
【小题3】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试各举一例。(2分)
【小题4】谈谈你对下面两个句子意思的理解。(4分)
①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②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小题5】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2分)

答案


【小题1】冬天;秋天
【小题1】温柔多情;甜美 
【小题1】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其它拟人手法的句子也可) 
【小题1】总结性地写了冬天济南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2分)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秋天济南的美好。(2分)
【小题1】原句子是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解析:

相关题目

The research is so designed that once _____ nothing can be done to change it.
The research is so designed that once _____ nothing can be done to change it. A. begins  B. having begun  C. beginning  D. begun
我国传统名曲《梁祝》经过“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成员
我国传统名曲《梁祝》经过“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成员们的精心演绎,它那优美的旋律,不仅深深地留在了中国人的记忆里,也感动了整个世界。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
北京和广州两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正确的是  (   
北京和广州两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正确的是  (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C
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物质X
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             。(
小红学习了滑轮之后,用一根绳和一根滑轮,借助木桩设计
小红学习了滑轮之后,用一根绳和一根滑轮,借助木桩设计出图(甲)装置,将船拉上海滩,小明分析后,认为不太合理,请在图(乙)中画出你的方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①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
已知,,,点在平面内,则 A.         B.      C. 
已知,,,点在平面内,则 A.         B.      C.           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