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

                                   钱玄同:真的猛士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钞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40时,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

钱玄同一生恃才傲物、狂放不羁。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五四”前夕,钱玄同经常到鲁迅住处劝说周氏兄弟投稿,如果没有这个机缘,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不会出现鲁迅的名字了。

B.钱玄同的刚猛有时有些偏执,如“汉字不死,中国必亡”“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等语,无论从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是过激的言论。

C.新文化运动需要钱玄同这样的刚猛之士,因为当时守旧势力非常顽固,与他们斗争,温和中庸是不会有结果的。

D.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不管有无学生缺席,都算全到,这说明钱玄同学问浅薄因而无法苛求学生的一种表现。

E.“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表明钱玄同已四面树敌,横遭物议,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遭到人们的围攻。

8.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9.传文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请简要分析。(6分)

10.钱玄同被誉为“真的猛士”,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从“思想”“性格”“行为”中任选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案

7.BC(5分,答B3分,答C2分)

8.(6分,每点2分)①成功劝说周树人为《新青年》撰稿,使周树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②提倡白话文,打到孔家店,在作文、标点、数字、纪年、书写方式等方面提出新见解,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者;③与刘半农上演双簧戏引起各界关注,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仗。

9.①这样写使人物性格更加完整。文章主要表现钱玄同刚猛的性格,在这里又表现了他柔弱的一面,刚柔集于一身,体现了人的性格的丰富性。②这样写更富有情趣。钱玄同在大事上刚猛,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又这般柔弱,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10.①爱国思想,民族责任感(思想上)。他留日归来,认为新的思想文化才是拯救民族的根本,从而担任《新青年》编辑,找周树人等人约稿,并站在新文化运动前列,积极推进中国文化重大改革。

②看淡生死(性格上)。钱玄同体弱多病,早把生死置之度外,40岁就做好离世的准备,因此他有足够的的勇气与顽固派作斗争。

③喜好读书,严谨治学(行为上)。他最大的爱好便是逛旧书肆,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他对自己所写的讲义反复修改仍不满意。他的这种读书治学的态度使他成为时代的先驱。

(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6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往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A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不会出现鲁迅的名字了”这句话说法绝对,文中原句是“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原文是“也许不会出现”;D项中“钱玄同学问浅薄因而无法苛求学生”说法过于武断。文中的句子是“钱玄同一生恃才傲物、狂放不羁”,因而从不看学生到没到。选项中“学问浅薄”的说法属于武断;E项在文中的原句是“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从中可以看出“叫骂声”应是钱玄同发出的,表现了他的刚猛性格。故答案选B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抓住题干中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这个限制性条件,然后到文中圈定答题的区域主要在二、三、四、五段。第二段主要写他向鲁迅约稿,使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三段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第五段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段落的作用。从题干中“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明确了问题“写了刚猛,为何也要写柔弱”,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刚猛”是哪个方面的表现,“柔弱”是哪个方面的表现。从文中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刚猛的表现都是大事大非上,而柔弱的表现是日常生活中的,这让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更真实,更完整,也是因为生活中的柔弱,才更显出他性格中的“刚猛”。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这是一道开放式探究题。题干中给出了探究的方向:思想、性格、行为;给出要求:任选两方面;设置的陷阱:你的理解。有的考生一看到“你的理解”,就会以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所谓的“你的理解”是在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所读出来的东西,其实还是作者表达出来的东西。他被誉为“真的猛士”,在文中很多事例上有所体现。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选择,再到文中找到能体现他“猛士”的事例。比如七、八两段就是从性格上写他的达观,第七段写他身体的孱弱,第八段写他对生死的态度。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 0.03%            B. 0.94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 0.03%            B. 0.94%          C. 21%             D. 78%
设A(3,3,1)、B(1,0,5)、C(0,1,0),则AB的中点M到点C的距离|
设A(3,3,1)、B(1,0,5)、C(0,1,0),则AB的中点M到点C的距离|CM|=(    )A.             B.                C.               D.
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打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
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打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
One day an American called Simon went to London to visit his friend, Rick. Rick
One day an American called Simon went to London to visit his friend, Rick. Rick told him that his flat was on the first floor. When he arrived, Simon went straight to the first floor of the building.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轩榭     蔷薇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轩榭     蔷薇     湛蓝     龙凤成祥 B.蟠龙     帷幕     书斋     惟妙惟肖 C.孕育     绝伦    
若a=2,a+b=3,则a2+ab=________.
若a=2,a+b=3,则a2+ab=________.
以下是某位发明家的阿姨对他的谈话:“我从来没看到过像
以下是某位发明家的阿姨对他的谈话:“我从来没看到过像你这么游手好闲的男孩……你已经半小时没有说话了,只会打开壶盖再盖上,现在又拿一个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