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876年,郭嵩焘出任清政府驻英公使。1877 年,英国意图向阿古
材料 1876年,郭嵩焘出任清政府驻英公使。1877 年,英国意图向阿古柏伪政权派遣公使,经郭嵩焘严正交涉,该计划流产,从而在外交上支援清军收复新疆的正义行动。郭嵩焘出于保护华侨的考虑,建议政府在华侨集中的外埠设领事以护民,清廷按其建议先后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领事馆。郭嵩焘还从中外交涉日益广泛的现实出发,组织翻译了大批介绍外交惯例和国际法规的著作,专门寄给总理衙门。1878年, 郭嵩焘筹划了第一批中国.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学习,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严复等。1879年,一直与郭嵩焘有矛盾的驻英副使刘锡鸿向国内密告其“罪状”,有“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等。翰林院编修何金寿听闻,参劾郭嵩焘“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当年5月,郭嵩焘黯然回国。
——摘编自黃林《百余年来郭嵩焘研究之回顾》
(1)根据材料,概括郭嵩焘出使英国期间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郭嵩焘最终黯然回国的原因。
(1)贡献:挫败英国干涉中国内政的阴谋,捍卫国家主权:推动清政府设置领事馆保护华侨;翻译介绍外交惯例和国际法规的著作,有助于清政府了解近代西方;促成中国学生赴英留学,有利于人才培养。
(2)原因: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国内守旧势力对洋务的抵制;清政府腐败,官场黑暗。
【详解】
(1)“贡献”,根据材料信息“1877 年,英国意图向阿古柏伪政权派遣公使,经郭嵩焘严正交涉,该计划流产”、“建议政府在华侨集中的外埠设领事以护民”、“组织翻译了大批介绍外交惯例和国际法规的著作”、“郭嵩焘筹划了第一批中国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学习”概括得出:挫败英国干涉中国内政的阴谋、推动清政府设置领事馆保护华侨、翻译介绍外交惯例和国际法规的著作、促成中国学生赴英留学等。
(2)“原因”,根据材料信息“一直与郭嵩焘有矛盾的驻英副使刘锡鸿向国内密告其‘罪状’……翰林院编修何金寿听闻,参劾郭嵩焘‘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国内守旧势力对洋务的抵制、清政府腐败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