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②。
李信大破荆军,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③。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④,大破李信军。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⑤。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既至关⑥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⑦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坚壁而守之,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荆:即楚国。②频阳:地名,今陕西富平。③城父:地名,今安徽涡阳西北。④顿舍:停宿。⑤霸上:地名,今西安市东。⑥关:指武关,今陕西丹风东。⑦怚:同“粗”。
9.对下列句子中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度:估计
B.见谢王翦曰 谢:道歉
C.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 委:托付
D.荆兵遂败走 走:离开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B.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C.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D.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但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之际,王翦依然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2)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9.D
10.B
11.C
12.(1)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进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日”“西”“独….乎”各1分,句意2分)
(2)楚国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益”“悉”“国中兵”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可以结合语境理解选项的意思,“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这句话是说“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可见D项,“走”,逃跑。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名词“王翦(人名)、美田宅园池、关(地名)、善田者”等,动词“行、请”等。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C项,王翦请田宅是为了让秦王不猜忌自己。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一天天”;“西”名词作动词,“向西进军”;“独……乎”是“难道……吗”之意。第(2)句中的“益”指“增加”;“悉”指“竭尽”;“国中兵”指“全国军队”。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事奉秦始皇。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
李信大败楚军,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 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 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楚国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王翦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