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教版《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教材有一个内容是动物的生命周期,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历程。我县小学生也和很多城市的小学生一样,在老师要求下养起了蚕宝宝,我县桑树少,而且现在还未长出叶子,而杭州、成都等各大城市也闹起了桑叶荒。有人计算,以杭州为例,四年级小学生2万多人,如果每人养10条,蚕宝宝就得20多万条。家长们抱怨:所有的孩子都养蚕,哪里去找那么多桑叶?而且孩子小,哪里会喂养?全是家长代劳,尽给我们添负担。但老师们则认为养蚕是相当有好处的,而且每个孩子都应该参与。孩子们觉得养蚕挺有意思,天天去观察蚕的成长。此事经几家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热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社会生活,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变通也是一种智慧

海尼格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石英表的积压让企业陷入困境,而海尼格的变通——按月份留下12块石英表,剩余的全部销毁,结果石英表作为限量版被拍出了高价。

海尼格的变通是一种智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恰恰是刘翔的写照。

飞人刘翔这个多么熟悉的称号啊!刘翔在110米跨栏这项比赛中的卓越成绩,震惊了全世界的人。人们可能都认为他是天生的跨栏运动员,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刘翔最初作为运动员时,他训练的项目是跳高,但他在这一领域却默默无闻,没有出色的成绩。后来在一次训练中,刘翔被一个教练看中,邀请他加入自己的训练队伍中,从事110米跨栏的练习。在思考再三后,他转向了110米跨栏。最后,才成就了飞人刘翔

刘翔的变通同样是一种智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境界。

陶渊明,一位著名的田园派诗人。他的清雅惬意令人羡慕。这样一位与世无争的诗人,之前,也拥有满腔热血,想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现实是不允许进入官场后的陶渊明屡次受挫,他见证了官场的腐败和黑暗,他却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他在纠结和惆怅中,作出了选择——放弃官场的一切,隐居山林,过田园生活。这样以后,才有了那些千古名句,才有了那样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的变通也是一种智慧。

有时候,人之所以失败,只是因为坚持了错误的东西,却不知变通。

如果周瑜懂得变通,又怎会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呢?如果项羽懂得变通,又怎会投江自刎呢?如果商鞅懂得变通,又怎会车裂于市呢?

坚持是无边的沙漠,而变通则是沙漠中的绿洲;坚持是压顶的愁云,而变通则是吹散阴霾的春风;坚持是无边的沼泽,而变通则是沼泽旁鸣唱的鸟儿……

学会变通,变通也是一种智慧。

【解析】试题分析:

参考立意:

1.学生养蚕好处多

2.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社会的配套支持

3.要把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

4.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变通

5.不要搞形式主义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相关题目

如图.己知AB∥CD,∠1=70°,则∠2的度数是( )A.60°B.70°
如图.己知AB∥CD,∠1=70°,则∠2的度数是( )A.60°B.70°C.80°D.110°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把两个小球用等长的细线悬挂于同一点,让B球静止,拉起A球,由静止释放后
不等式的解集为{x|x<1或x>2},那么a的值为      .
不等式的解集为{x|x<1或x>2},那么a的值为      .
已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则该正四棱锥的体
已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则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 .
一个小孩从滑梯上滑下的运动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
一个小孩从滑梯上滑下的运动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次小孩单独从滑梯上滑下,运动时间为t1,第二次小孩抱上一只小狗后再从滑梯上滑下(小狗
 “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帝的这句话观
 “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帝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 A.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有16种,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①原子
There’s a map of China the wall.  A.inB.on         C.under D.between
There’s a map of China the wall.  A.inB.on         C.under D.between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