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钠 | 12.2 | 21.8 | 39.7 | 53.2 |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 100g 的水加入 30g 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 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 。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填标号)。

【分析】(1)①由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查出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即可;
②由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确定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即可;
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
②由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在20℃时,将30g碳酸钠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只能溶解21.8g,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③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23.1%,1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分别是35.8g、12.2g,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碳酸钠;
(2)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铁与稀盐酸接触就产生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的质量增加,当铁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改变;随着反应的进行,铁参加反应,金属混合物的质量不断减小,当铁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是铜,质量不再减小;观察图象,所以AC表示正确。
故答案为:(1)①36.6;
②增大,饱和溶液,23.1%;
③碳酸钠饱和溶液;
(2)Fe+2HCl=FeCl2+H2↑,A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溶解度的含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