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
①中实验 |
| |
A |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 肥皂水冒泡 |
B | 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 | 酚酞溶液变红 |
C |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D |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 Br2的CCl4溶液褪色 |
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
①中实验 |
| |
A |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 肥皂水冒泡 |
B | 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 | 酚酞溶液变红 |
C |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D |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 Br2的CCl4溶液褪色 |
【答案】A
【解析】A、肥皂水冒泡,只能说明有气体在右侧试管内产生,在初始加热时,排出的空气也会使肥皂水冒泡,故不能证明铁粉与水蒸气发生反应,证明产生氢气现象应为生成大量气泡并上浮,点燃有爆鸣声;B、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通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气体产生,能证实反应发生,故不选;C、碳酸氢钠受热,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二氧化碳,能证实反应发生,故不选;D、石蜡油主要成分是18个碳以上的烷烃,其蒸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在碎瓷片上受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有含不饱和键的新物质生成,能证明发生了反应,故不选;答案为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名师点晴】本题以教材上的几个演示实验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实验基本操作、现象的理解。它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