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利用如图1的电路来测量一未知电阻Rx
(1)闭合开关后,当滑动电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图所示,则I= A,Rx= Ω.
(2)某次测量中,发现电压表无示数,而电流表有示数,而故障出现在R或Rx,则故障原因是 .
(3)将电阻Rx换成小灯泡,测定小灯泡电阻,结果发现三次测量的电阻相差较大.经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实验有误差是肯定的,但这个现象不能单纯用误差来解释因为如果是误差,那么三次测得的电阻值应该相差 (选填“较大”或“较小”),并具有 小 的特点(选填“逐次增大”、“逐次减小”或“时大时小”)后来,同学们注意到灯泡发热发光的特殊性,认为灯泡的电阻可能与 有关,并通过查阅课本得到了证实.
(4)同学们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测量电路,同样可以测量未知电阻,其中R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请在空格内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 ,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为U
② ,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
③请用测量值U和U1,已知量R0来表示Rx=
.

分析: (1)由图2所示电流表确定电流表量程与分度值,然后读出电流表示数;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电阻.
(2)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中无断路,而电压表无示数,则电压表或电阻短路.
(3)当一个被测量的物理量是定值时,由于误差,测量结果会出现较小的差值.如果出现较大的差值,要么测量错误,要么另有原因.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从导体电阻大小影响因素来考虑.
(4)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S1均闭合时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0、Rx串联,电压表测R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和定值电阻的阻值求出Rx的阻值,据此设计实验步骤得出结果.
解答: 解:(1)由图2所示电流表可知,电流表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电流表示数是0.3A;
由I=得:
电阻R==
=4Ω.
(2)由图可知,电压表与电阻R并联,由于电压表无示数,所以电压表短路或电路中断路,而电流表有示数,所以电路不能断路,故障出现在R或Rx,只可能R短路.
(3)如果只是误差,三次测量值相差会比较小,时大时小,现在测量值相差比较大,可能是错误,可能是其它原因.
灯丝电压增大,亮度增强,电阻增大,不是错误的原因.实验时,灯丝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不变,电压增大,亮度增大,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电阻可能与温度有关.
(4)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S、S1,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
②闭合开关S、断开S1,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
③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0两端的电压:
U0=U﹣Ux=U﹣U1,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I=
=
,即
=
,
解得:Rx=
.
故答案为:
(1)0.3;4;
(2);
(3)较小;时大时小;温度;
(4)①闭合开关S、S1;
②闭合开关S、断开S1;
③R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