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后徙于巩。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金人南侵,郡县募勤王军,彦仙散家赀,得三千人,入援京师。顷之,复从种师中,师中败死,彦仙走陕州。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建炎元年四月,金人屠陕州。经制使王躞度不能支,引部曲去,官吏逃逸。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表里夹攻,遂复陕。以功迁阁门宣赞舍人。家素留巩,尽取至官,曰:吾父母妻子同城存亡矣!”闻者感悦,各有固志。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彦仙夜使人隧地,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四年正月丁巳,城陷,彦仙挟亲军巷战,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战逾力,遂死之,并其家遇害。先是,虏尝许以河南元帅,及围合、复言如前约,当退师,彦仙叱曰:吾宁鬼于宋,安用汝富贵为!”虏惜其才,必欲降之,城将破,先令军中:生致者予万金。彦仙平时弊衣同士卒,及是杂群伍中死,虏不能察。其为人,面少和色,有犯令,虽亲属不贷。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军事独裁决,至郡政必问法所底,合境称治。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制使王躞不能支  度:估计     B.二年三月,兵直州南  引:率领

C.生者予万金        致:得到     D.虽亲属不            贷:推卸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围陕         但求欲死,不顾利害

B虏尝许河南元帅               时操军兼饥疫,死者太半

C是杂群伍中死                 徐公何能君也

D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均之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如外人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彦仙忠诚爱国的一组是(   

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

彦仙散家赀,得三干人,入援京师。

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

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

矢集身如猬,左臂小刀,战逾力,遂死之。

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南侵时,李彦仙用自家钱财招募士兵入援京师,后随从种师中作战并攻占陕州,守将李弥大派他扼守殽、渑之间地区。

B.金兵攻陷陕州,经制使王躞带兵离开,而李彦仙独自坚守一方,很多人归依他,其后他带兵直奔州南,收复了陕州。

C.在金人十万大军包围陕州时,李彦仙曾用计打退敌兵。后城被攻陷,李彦仙带兵巷战,身受重伤坚持战斗,英勇战死。

D.李彦仙战死前曾严词拒绝敌人的高官引诱。他平时严正执法,廉洁无私,受到将士拥戴,地方政事也治理得很好。

17.将试卷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2分)

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3分)

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3分)

答案

【答案】

13D

14D

15B

16A

17.(1)少年时有大志,喜欢谈论军事,学习骑马射箭,经历的山川地势一定记住它们。

烧毁敌人攻城器具,敌人军营各部喧哗混乱 ,李彦仙指挥军队趁机进攻,敌人逐渐退去。

因此他手下的精兵三万人,历经大大小小二百余战,都乐于听从他的调遣。

【解析】

13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虽亲属不贷所在的原文是其为人,面少和色,有犯令,虽亲属不贷,意思是李彦仙为人脸上很少有和悦神色,有违犯命令的,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宽容,因此可知宽容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D完全、全,A 收复/再, B /因,C 到了/比得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强调重义气,表明其有才能,强调其无私。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6

试题分析:A攻占陕州有误。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句中,名词,军事;动词,学习;所历山川形势,所字结构,译为经历的山川地势动词,记住;代词,代指经历过的山川地势。句中代词,指敌人;,喧哗;动词,趁机进攻。句中以是固定结构,译为因此;皆乐为用被动句,译为都乐于听从他的调遣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彦仙字少严,他的祖先是宁州人,后迁居到巩县。少年时有大志,喜欢谈论军事,学习骑马射箭,经历的山川地势一定记住它们。他崇尚气节,谨慎许诺,除非勇强侠义之人不交往。金人南侵,郡县招募勤王(出兵救援王朝)军队,李彦仙拿出自家资财,招到三千人,进发救援京城。不久,又随从种师中作战,种师中失败而死,李彦仙跑到陕州。守将李弥大向他问北方战事,他逐条对答,十分详细,李弥大让他扼守、渑之间地区。建炎元年四月,金人攻陷陕州屠杀陕州人。经制使王燮估计不能支持,率领他管辖的军队撤离,官吏逃跑。李彦仙当石壕县尉,独自像平时一样,归依他的人接连不断。建炎二年三月,他率领军队径直到州南,里外夹攻敌人,于是收复了陕州。因功升为阁门宣赞舍人。他的家一向留在巩县,这时把家人全接到陕州官府,他说:我的父母妻子儿女同陕州城共存亡了!听到的人感动欣慰,各有坚定的意志。十二月敌将娄宿的十万军队又包围陕州,李彦仙夜晚让人挖地道而出,烧毁敌人攻城器具,敌人军营各部喧哗混乱,李彦仙指挥军队趁机进攻,敌人逐渐退去。建炎四年正月丁巳这一天,陕州城被攻陷,李彦仙携同他的随身护卫士兵进行巷战,箭射在他身上像刺猬一样,左臂被刀砍伤,战斗更加尽力,于是战死,他的家人一起遇害。在这以前,敌人曾答应让他做河南元帅,等到包围了陕州,敌人又提出照先前的约定办,可以退兵。李彦仙叱责敌人说:我宁可在宋朝做鬼,怎么用得着你们使我富贵呢!敌人爱惜他的才能,一定要让他投降,城将攻破,敌人先下令军中,能活着得到他的人给万金。李彦仙平时同士兵一样穿破衣,等到这时夹杂在士兵队伍中战死,敌人没能看出来。李彦仙为人脸上很少有和悦神色,有违犯命令的,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宽容。每次受到君主赏赐和夺取敌人财物,全都平均分给将士,丝毫不归自己。因此率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次作战,将士全乐于为他效力。军队的事他独自裁决,至于州郡政事一定询问法律依据,全境治理很好。

相关题目

(10宽甸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空气
(10宽甸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变黄色C.羊毛制品点燃后可以闻到烧焦
情景作文 美国中学生jeff将要来你所在的红星中学学习中文,
情景作文 美国中学生jeff将要来你所在的红星中学学习中文,经协商安排住在你家。假设你是李华,请给Jeff写一封信,按照下图顺序介绍他来中国后的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因为(    ) ①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②他经历了战争与和平年代
下列观点,我不赞同的是 A.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下列观点,我不赞同的是 A.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B.风力发电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电线短路引起火灾最好用水灭火 
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灭的战役是 A.黄海海战        B.
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灭的战役是 A.黄海海战        B.平壤战役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_。    
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_。    
Eating moon cakes is a traditional_____ in China, which goes back centuries. A.
Eating moon cakes is a traditional_____ in China, which goes back centuries. A. habit            B. behavior      C. custom         D. action
李白诗:“秦王扫六和,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
李白诗:“秦王扫六和,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称颂的是秦始皇 A.统一中国               B.推行郡县制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