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诸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1)总体把握全诗诗意,分别说明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诗中的作用。(4分)

 

2)诗的第四句,历来被人称之为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案

1)《寄诸弟》是一首怀人诗。诗的第一句点明白露时节秋草生满庭院的季候特点,说明了思念诸弟的原因,诗的第二句则与诗的题目呼应,直接点出了思念诸弟的题旨。

2)这句诗描写了“芭蕉叶上独题诗”的生动细节,“芭蕉”的意象,历来与怀人有关;而蕉叶题诗寄人,既新颖又别致。句中一个“独”字,更是集中体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寞思念之情。

相关题目

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E1表示正反应
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 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CTV12法制频道要招聘《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
CCTV12法制频道要招聘《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 最合适的是   A.孟子            B.墨子            C.老
下面的实验仪器省去了固定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
下面的实验仪器省去了固定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    ____。 (2)乙图中的微型装置H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O2,此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分子的体
1体积某烃的蒸气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比CO2多1体积。0.2摩
1体积某烃的蒸气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比CO2多1体积。0.2摩尔该烃完全燃烧,其生成物被碱石灰完全吸收增重78克,则该烃的分子式为:          
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面积最小、深度最浅的是 A.太平洋
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面积最小、深度最浅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 因此具有输氧
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 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
如图8-1-5所示,AB是某个点电荷的一根电场线,在电场线上O点
如图8-1-5所示,AB是某个点电荷的一根电场线,在电场线上O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负电荷,它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线向B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