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君山斑竹 ①君山岛的面积还不到1平方千米,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君山斑竹

君山岛的面积还不到1平方千米,可上面却生长着许多珍稀的竹子,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数斑竹了。

斑竹高510,直径只有35厘米,翠绿的竹竿上长着大大小小黑紫色的斑点,像极了点点泪痕。

就因为这泪痕一样的斑点,斑竹有着一段凄美的传说。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9条恶龙,经常危害百姓。关心百姓疾苦的舜帝,决心去为民除害。

舜帝一走就杳无音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便跋山涉水,去九嶷山寻找舜帝。途经君山,得知舜帝杀死了恶龙,帮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自己却活活累死了。

娥皇和女英悲痛欲绝,抱头痛哭,一直哭了99夜,然后双双投水追随舜帝而去。她们的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便显现出了点点泪痕。因为娥皇和女英又叫湘妃,所以这满身泪痕的竹子便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湘妃竹。

湘妃竹一年要发两次竹笋。第一次是在45月间,那时候竹笋都从母竹周围钻出来,就像一群孩子围在妈妈身边,所以人称孝儿敬母。等竹笋脱掉它的笋衣时,你会发现它浑身油光闪亮,根本就没有斑点。可几个月后,湘妃竹的身上便开始出现紫斑了。9月以后,第二次竹笋又发出来了,不过这次它们不再是围着母竹,而是从母竹中间钻出来,当地百姓把这叫做慈母护儿

湘妃竹身上的斑点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竹子刚脱去笋衣时没有斑,长大了都长出斑来了呢?植物学家说,其实,斑竹身上那些斑点是因为一种虎斑菌腐蚀幼竹造成的。竹笋期还看不出来,等竹子稍微大一点,这种腐蚀的结果就显出来了。

说正数也奇怪,如果把斑竹移栽到别的地方,它身上的斑点就会慢慢褪下去。可如果把湘妃竹移回君山岛,斑点又会重新出现。可见湘妃竹身上的斑点和它生长的土壤大有关系。 (文/萧湘)

1、请在选文第2段中,找出其中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

2、句子湘妃竹身上的斑点和它生长的土壤有关系。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假如你是导游,要向游客介绍斑竹的神奇,请从文中采集两条信息,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述出来。

答案

1、示例一: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斑竹的高度、大小。

示例二: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斑竹上斑点的形状。

2、不能删去。字说明了斑点和土壤关系非常密切,去掉后,就使斑点和土壤之间的关系密切的程度减轻了,语言也就不准确了。

3、(1)斑竹上有像极了泪痕一样的斑点。(2)斑竹有个凄美的传说。(关于斑竹的传说亦可)(3)斑竹每年发两次竹笋。(4)斑竹身上的斑点和它生长的土壤在有关系。(斑竹被移到别的地方,斑点就会消褪。移回来,又会重新出现亦可)(5)斑竹刚脱去笋衣时没有斑,长大了却都长出斑。

相关题目

科学家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是a g,12C的原子质量
科学家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是a g,12C的原子质量是b g,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离是1800千米,在地图上两地距离是6厘米
北京到广州的直线距离是1800千米,在地图上两地距离是6厘米,此图的比例尺是  A.1:15000000    B.1:30000000     C.1/200000          D.1/25000000 
观察黑藻叶中叶绿体的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观察黑藻叶中叶绿体的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  B.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再用
_______ you have got such a good chance, you’d better make full use of it.  
_______ you have got such a good chance, you’d better make full use of it.     A. Now that                 B. Although            C. As soon as        D. Even
从海拔20m到-8m,下降了         .
从海拔20m到-8m,下降了         .
在正数数列中,,且点在直线 上,则前项和等于        
在正数数列中,,且点在直线 上,则前项和等于              .
Jack still came to school _____ he was ill.  A though  B hot  C. if  D. so
Jack still came to school _____ he was ill.  A though  B hot  C. if  D. so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图3),回答9~11题。 图3 9.P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图3),回答9~11题。 图3 9.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