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纤痕 廖静仁 儿时的事情,是最难忘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纤痕

廖静仁

儿时的事情,是最难忘却的。就说那一道道纤痕罢,至今,仍然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我的家,坐落在资水中游北岸,傍江极近。一条窄窄的纤道,就在门前的阶沿下,随江水向两端蜿蜒。

我们常在纤道上捡石子玩,把那石子一颗一颗扔进江水里面。尤其姐姐是玩得极认真的,她每扔一颗,都总要骄傲地咋呼一声:“扔掉一颗绊脚石!”那神情,像很值得炫耀。

是的,我们还拾那些纤夫们遗弃的,被石子磨得破烂不堪了的草鞋。那草鞋大多是纤夫们从益阳买来的。当时,我还不太稔事,更不懂得纤夫们的艰辛,总以为是那益阳人编织出的草鞋质量不高。而姐姐却说:“纤夫们的脚板那么重,能不烂吗?”我们把那些拾到的草鞋,用一根长长的绳子串起,一路拖着玩。倘是我们哪一回拾得多了,就学着爸爸他们拉纤的样,一步一杭育地两手爬着地走。每当我们弓着腰拖草鞋时,妈妈看了,就会摇着头轻轻地叹息。她叹息什么呢?我想姐姐是一定知道的,可她没有说。

当然,我们玩得最严肃的,还是用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纤痕。

那是我们屋下侧约五百米远的纤道拐弯处。那儿的纤道,被隆起的巨崖挤得只能容下一只脚板。湍急的资水,由于崖石的夹挤,显得更加势不可挡。闻名整个资水两岸的“崩洪滩”,就在这个地方。倘是重载船逆水上滩,须得等伴船才行。长长的资水,像 这样的大滩有好几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帆船都总是三五结绊而行。要是有船从下 游来,老远老远我们就能听到纤夫]那如歌的号子声。

我姐姐的耳朵最灵,每次都比我们先听见。“快去哟!快去哟!”她那极好听的声音 一响起,我和邻家的伢儿们,都会一阵风跑往崩洪滩。纤夫们正紧绷着脸,喘动着嘴角, 那被太阳烤晒得黑而发着乌光的胳膊以及背脊,仿佛变了形一般,显得嶙峋。一双双铁 铮铮的肢掌,紧扣着路面。像要把那路面扣进去似的。他们的腰板起初弓着,而后又拼 命地向前伸直。由于抓爬那能够牵引向前的什么东西,手指甲裂开了,指头溢出了鲜血。看到这情景,我们都呆住了。姐姐在发怒,朝我们吼着还发么子鬼呆呵,没良心 的东西!”话音未落,她已进入了纤夫们的行列。我才省悟,继而,便毫不犹豫地把母亲 就准备好的,用粗白布一层粘着一层,针线儿扎得密而又密的纤搭肩,迅速地背在肩 膀上。那纤搭肩的尾首处扣着一个麻竹结,拉纤的时候,只要把那麻竹结往纤绳上一反,便锁得紧紧的了。拉呀!拉呀!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地感到了生活的严峻。

拉过了这一程,便到了我们屋脚下。纤夫们胡乱地用衣袖或是衣襟擦把汗,就朝我们家里走去。姐姐早已将凉茶准备好了,一海碗一海碗地给他们盛着。妈妈则在灶房里忙着煮饭、炒菜。就在纤夫们吃饭的这段时间,我们这些伢儿便围到了崩洪滩的纤痕旁看“稀奇”,有些伢儿总爱拣石块砸那纤痕玩,被我姐姐知道了,便赶了来谁要你们 砸的?真不懂事!一年一度,大人们要从这纤痕中分辨出过了多少趟上水船呢!”那时,姐姐已是大姑娘了,她说的话,我们都当是大实话。因此,纤痕在我们的感觉里,渐渐地神圣起来。要是硬心痒不过,也只是用手去小心翼翼地抚摸抚摸。

那年春初,姐姐嫁给了常和我爸爸他们一道拉纤的那位年轻壮实的纤夫。记得就在我姐出嫁的前一天,我看见她在崩洪滩隆起巨石的拐弯处,坐了很久很久。一双被江风刮得皱巴的手,拿着一条薄薄的绸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一道又一道纤痕。

很长时间没有回家,大学毕业那年,我乘车直抵最近的资水江畔。下车后,便匆匆地寻涛声赶去。许多年沉在书海中,竟没想到这变化会如此地大。满江里大大小小的船只,都已经改了旧时容颜:船上没有了桅杆,不见了帆篷,全是一色由马达带动螺旋桨的机器船。我那拉纤的姐夫不会失业了么?我遐想着,不知不觉地踏上了一条沿江的小路。要不是被一阵伢儿的哄闹声惊醒,我还真不知会“梦”游到哪里去了呢。

 “那是我爸爸和爷爷他们雕出来的!”

 “羞!羞!是我爸爸和外公他们雕出来的!不信?不信去问我妈妈。”于是,伢儿们便一哄而散了。

原来,我已走在了一处和崩洪滩相似的江峡中,刚才那群伢儿,就是争论的这滩头拐弯处的纤痕。他们不知这纤痕是被纤绳勒出来的,竟以为是父辈们雕凿出来的!

的确,这不正是力与美的雕塑?

这记录着资水江畔一代又一代纤夫艰辛生活的纤痕哟!我身不由己地蹲下,小心翼翼地用手把它抚摸,抚摸……

7.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纤痕记录了资水江畔一代代纤夫的艰辛生活和坚韧品质,所以作者将“纤痕”比作 “力与美的雕塑”,表现了纤痕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B.本文用插叙的方式,以回忆儿时拉纤为题材,从一道道纤痕中体悟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变化,同时亦展示儿时懵懂的快乐。

C.文章写“伢儿们”以为“纤痕”是长辈们雕凿出来的,表达了作者对伢儿们不懂拉纤生活的遗憾,同时,在结构上呼应前文的“伢儿们,体现时代的变化。

D.文章描写了纤夫拉纤的细节,通过对纤夫的动作、外貌等描写,突出了纤夫们劳动 的艰辛以及坚韧的品格,表现了作者对纤夫的同情和赞美。

E.“我”和小伙伴们拖着草鞋,模仿拉纤,是大人们拉纤的场景在他们心目中的投影。

8.文章标题是“纤痕”,但着力刻画了“姐姐”这个人物,这样构思有什么妙处?

9.文章三次提到抚摸纤痕这一动作,请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意及重复出现的作用。

10.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想象,运用两种以上描写方法,给文章补一个结尾。

答案

7.答A得3分,答D得2分,答C得1分,答B.E不得分。

8.①“纤痕”记下了一代人的生活,姐姐正是这代人生活的见证者;②“我”正是受了姐姐的感染才对纤夫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对“纤痕”有了更多的崇敬,姐姐是“我”和纤痕之间的桥梁,③“姐姐”是纤夫的后代,“姐姐”身上善良、坚韧的美好品质正是纤夫的“力与美”在人性中的传承,这也正是 “纤痕”所承载的美好品质。

9.用意:①表现小孩子对纤痕莫名的好奇和崇敬;②表现姐姐对纤痕深深的依恋,③表现对纤 痕所记录的一代代纤夫艰辛生活、坚韧品质和作者童年生活的追忆、怀念。作用:①照应文题, ②反复,强化对纤痕的感情,③作为线索,贯通文脉,丰富文章内涵。

10.用两种以上描写方法,要注意呼应前文的姐姐这个形象和“我那拉纤的姐夫不会失业了么”这样的疑问,要让姐姐出场,要表现姐姐、姐夫新时代的新特点,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内容、表现手法、情节结构、文章主题等角度分析选项是否符合原文,C项,没有遗憾。B项,不是插叙。E项,那时的“我”并不懂拉纤生活的艰辛,文中有一句“我还不太稔事,更不懂得纤夫们的艰辛”。所以选AD。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在现代文阅读题中,多项选择题的难度相对来说是较难的,而且容易耗费考生的答题时间。解答多项选择题,一定要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从内容、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等角度来仔细分析选项是否正确。此类题目,在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会设置一些陷阱,例如,看似合理的前因后果,实际上是断章取义,只有通读全文,才能看出其破绽。例如本题选项BC的表述都是一些容易迷惑性的内容,似对不对,要仔细分析才能看出问题。例如本题选项B就是考查记述顺叙的理解能力,选项C在文中没有依据,选项E“是大人们拉纤的场景在他们心目中的投影”理解不准确,由原文可知,当时的“我”并不懂拉纤生活的艰辛。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人物在文中的作用,读后可知,“姐姐”是纤夫的后代,“姐姐”身上的精神品质正是对纤夫的精神品质的传承和载体,而文中“我”对纤夫的生活和精神品质的认识,正是通过“姐姐”这个人物认识和了解的。因此,“姐姐”在文中起着见证作用、桥梁作用和传承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作者对人物的塑造方式是出于自己的创作需要,或为了情节曲折动人,或为了人物形象丰富,或为了手法与众不同,当然最关键还应该是有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达。因此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①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②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否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例如本文作者着力塑造“姐姐”这个人物,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姐姐”这一人物,来叙述出纤夫这一代人的生活,通过姐姐的形象品质来表现纤夫的精神品质。从而使“我”对纤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崇敬。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中重要语句丰富含义的能力和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可抓住关键词“抚摸纤痕”,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分析作答。例如,第一处在文中第5段,“当然,我们玩得最严肃的,还是用手小心翼翼地抚摸纤痕”,从“小心翼翼”和上文中儿时的“我”学纤夫的样子可知,此处表现出了“我”对纤痕的好奇和崇敬;以此类推,再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姐姐对纤痕深深的依恋,从作者对纤痕所记录的一代代纤夫艰辛生活、坚韧品质和作者童年生活的追忆、怀念等方面概括。在文中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及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概括,例如,“抚摸纤痕”在文中三次出现,运用的是反复的手法,起着强调作者对纤夫感情的作用;从文本标题来看也起着照应标题的作用;“抚摸纤痕”贯穿文章始终,故起着线索作用。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优秀的作者,有时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往往在他们的作品中写一些语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懂得这些句子的表面意思,还要深入领会它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探究语句的丰富意蕴,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句所在语段的具体语境,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的角度思考其蕴含的丰富意蕴。例如本题可根据这三处语句不同的具体语境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探究“抚摸纤痕”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个性化阅读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文章中“姐姐”的形象和文中对姐夫是否失业的疑问和文章主题,从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展开合理的联想,将新时代下姐姐、姐夫的生活状况及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易错警示】个性化阅读,也要尊重文本内容,探究性阅读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而忽略想象,而犯误解文意的方向性错误。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应当得到尊重。强调个性决不是不要文本,不要原则,无根据的乱想象乱描述不是探究的要求。例如本题,在给文章补写结尾时,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发展趋势,根据时代变化与发展的特点,从文章表现的社会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来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姐姐和姐夫的新的形象特点,从而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表现出来。

相关题目

近年来,各地政府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从工商登
近年来,各地政府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从工商登记、资金筹措、技术培训、经营用地等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予以大力支持。政府的做法履
选考题10. (适合选修3-3(含2-2)模块的考生)图7为焦耳实验装置
选考题10. (适合选修3-3(含2-2)模块的考生)图7为焦耳实验装置简图,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将容器包好,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里的水,引起水温升
设集合A={-1,3,5},若f:x→2x-1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则
设集合A={-1,3,5},若f:x→2x-1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则集合B可以是( ) A.{0,2,3}     B.{1,2,3}      C.{-3,5}      D.{-3,5,9}
 1919年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首先举行了“外争主权,内惩国
 1919年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首先举行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示威游行,成为五四运动的开端。由此可知,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第十二届年会开幕式上,李克强指出: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第十二届年会开幕式上,李克强指出: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
一个矩形金属框MNPQ置于xOy平面内,平行于x轴的边NP的长为d,
一个矩形金属框MNPQ置于xOy平面内,平行于x轴的边NP的长为d,如图(a)所示。空间存在磁场,该磁场的方向垂直于金属框平面,磁感应强度B沿x轴方向按
为推进行政能力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某省加强对各部门工
为推进行政能力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某省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监督。在下列情形中,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是(    ) ①省政府办公厅检查各地
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
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据此回答17~18题。 17.除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城市森林还给城市居民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