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间 ①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间

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它那里一跳,我的心就一跳。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的是水。水永远不停地流逝,让孔夫子吃惊兴叹。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水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却看不见,摸不着,它的流逝你感觉不到,然而确实是在流逝。现在我眼前摆上了座钟,它的秒针一跳一跳,让我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焉能不心跳?焉能不兴叹呢?

远古的人大概是很幸福的。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根据太阳的出没来规定自己的活动。即使能感到时间的流逝,也只在依稀隐约之间。后来,他们聪明了,根据太阳光和阴影的推移,把时间称作光阴。再后来,人们的聪明才智更提高了,用铜壶滴漏的办法来显示和测定时间的推移,这是用人工来抓住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的尝试。到了近几百年,人类发明了钟表,把时间的存在与流逝清清楚楚地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有一利必有一弊",人类成了时间的奴隶,成了手表的奴隶。现在各种各样的会极多,开会必须规定时间,几点几分,不能任意伸缩。如果参加重要的会而路上偏偏赶上堵车,任你怎样焦急,怎样频频看手表,都是白搭。这不是典型的时间的奴隶又是什么呢?然而,话又说了回来,在今天头绪纷纭杂乱有章的社会里,开会不定时间,还像古人那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悠哉游哉,今天的社会还能运转吗?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成为时间的奴隶就正是文明的表现。

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大自然还是把虚无飘渺的时间用具体的东西暗示给了人们。比如用日出日落标志出一天,用月亮的圆缺标志出一月,用四季(在印度是六季或者两季)标志出一年。农民最关心这些问题,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对他们种庄稼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眼中,时间具有另外的意义。他们说,大千世界,人类万物,都生长在时间和空间内,而时间是无头无尾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我既不是自然科学家,也不是哲学家,对无头无尾和无边无际实在难以理解。可是不这样又能怎样呢?如果时间有了头尾,头以前尾以后又是什么呢?因此,难以理解也只得理解,此外更没有其他途径。

生与死也属于时间范畴。一般人总是把生与死绝对对立起来。但是,中国古代的道家却主张"万物方生方死",把生与死辩证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准确无误地道出了生即是死的关系。随着座钟秒针的一跳,我自己就长了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那么一点点。同时也就是向着死亡走近了那么一点点。不但我是这样,现在正是初夏,窗外的玉兰花、垂柳和深埋在清塘里的荷花,也都长了那么一点点。不久前还是冰封的湖水,现在是"风乍起,吹皱一池夏水",波光潋滟,水色接天。岸上的垂杨,从光秃秃的枝条上逐渐长出了小叶片,一转瞬间,出现了一片鹅黄;再一转瞬,就是一片嫩绿,现在则是接近浓绿了。小山上原来是一片枯草,"一夜东风送春暖,满山开遍二月兰"。今年是二月兰的大年,山上地下,只要有空隙,二月兰必然出现在那里,座钟的秒针再跳上多少万次,二月兰即将枯萎,也就是走向暂时的死亡了。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方生方死。这是自然的规律,不可逆转的。

印度人是聪明的,他们把时间和死亡视为一物。梵文hāla,既是"时间",又是"死亡或死神"。《罗摩衍那》的主人公罗摩,在活了极长的时间以后,hāla走上门来,这表示他就要死亡了。罗摩泰然处之,既不"饮恨",也不"吞声"。他知道这是自然规律,人类是无能为力的。我们今天知道,不但人类是这样,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无一例外。"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办法。我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在梵文里,动词""的字根是mn;但是此字不用manati来表示现在时,而是用被动式mniyatiti),这表示,印度人认为""是被动的,主动自杀者究属少数。

同印度人比较起来,中国人大概希望争取长生。越是有钱有势的人越希望活下去,在旧社会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小百姓,决不会愿意长远活下去的。而富有天下的天子则热切希望长生。中国历史上几位有名的英主,莫不如此。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寻求不死之药或者仙丹什么的。连唐太宗都是服用了印度婆罗门的"仙药"而中毒身亡的。老百姓书呆子中也有寻求肉身升天的,而且连鸡犬都带了上去。我这个木头脑袋瓜真想也想不通。如果真有那么一个""的话,人数也不会太多。升到那里去干些什么呢?那里不会有官僚衙门,想走后门靠贿赂来谋求升官,没有这个可能。那里也不会有什么市场,什么WTO,想发财也英雄无用武之地。想打麻将,唱卡拉OK,唱几天,打几天,还是会有兴趣的,但让你一月月一年年永远打下去,你受得了吗?养鸡喂狗,永远喂下去,你也受不了。"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无益之事天上没有。在天上待长了,你一定会自杀的。苏东坡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有见地之言。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待在人间吧。

要待在人间,就必须受时间的制约。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想不通我在上面说的那一些并不深奥的道理,时间就变成了枷锁,让你处处感到不舒服。但是,如果真想通了,则戴着枷锁跳舞反而更能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兴趣。我自认是想通了。现在照样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但是我的心却不跳了。我觉得这是时间给我提醒儿,让我知道时间的价值。"一寸光阴不可轻",朱子这一句诗对我这个年过九十的老头儿也是适用的。

(取材于季羡林《一花一世界》)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人很幸福,表明了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厌弃。

B. 段对初夏景物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对死亡这一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的深度感伤。

C. 在作者看来,印度人比中国人聪明,他们意识到在死亡面前人类是无能为力的

D. 段中作者以调侃的语气描述着天上的生活,体现出一种透悟人生真谛的幽默感。

8文章第段中,引用了孔子的一句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9文章开头说秒针一跳,我的心就一跳,结尾则写道秒针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但是我的心却不跳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

7D

8由孔子对流水的吃惊兴叹,引发自己对时间的联想、感触;感悟到时间与水有相似性,都在不停地流逝;认识到时间与水也有不同点,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9开头的心跳,是因为感到时间飞逝,人生短暂;结尾心不跳,是因为明白了生死的规律无可抗拒,明白了时间的价值,要好好珍惜时间;从跳到不跳,写出了作者对时间深刻的感悟,对生命透彻的理解——生命虽然受到时间的制约,但是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时间带来的快乐。

【解析】

7试题分析:A项,表述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厌弃属于无中生有;B项,对死亡这一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的深度感伤理解有误。作者说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方生方死,因此对 死亡这个话题,作者是用一种很平静的心态面对的;C项作者并不认为印度人比中国人聪明。作者只是觉得,印度人把死亡和时间视为一物的做法是聪明的。

8试题分析: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不停地流。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再正是这样的道理。作者开篇写看到座钟的秒针在跳动,想起了孔子名言,把水和时间联系起来,引出下文的思考。引用名言的作用一般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丰富文章的内容等。

点睛:引用类题目注意分析引用人的话语和文章额内容的关系,然后从结构上分析和山下文的关系,再答出通用的作用增强文化内涵

9试题分析:作者在第一段中说,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因为面对座钟,作者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最后一段,作者说待在人间,就必须受时间的制约。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戴着枷锁跳舞反而更能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兴趣,作者认为自己想通了,所以心却不跳了在开头,不跳在结尾,作者说由不跳,是因为自己想通了,作者的内容,也就是中间部分作者所写到的自己对时间的感悟。

相关题目

函数的反函数是                             
函数的反函数是                                                                    A.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化是一个由表意符号组成的世界,非常容易在不同系统中传播。__  。   ,   ,   ,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位历史人物作点评。 [示例]屈原: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位历史人物作点评。 [示例]屈原: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尤未悔。挫折在他的人生征程上左右相伴,但他在挫折中实现了生命
如图所示,是测定液面高低的传感器示意图,A为固定的导体
如图所示,是测定液面高低的传感器示意图,A为固定的导体芯, B为导体芯外面的一层绝缘物体,C为导电液体,把传感器接到图示电路中。已知灵敏电
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1,向
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1,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
钱钟书故居自开放以来,参观人数少之又少,相比无锡的景
钱钟书故居自开放以来,参观人数少之又少,相比无锡的景区、商场、餐馆等等,“钱钟书故居”很“寂寞”,请你就这个话题或结合生活中类似的现
第二节 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
第二节 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2009四川绵阳二次诊断,10)目前国家仍允许在面粉中添加过氧
(2009四川绵阳二次诊断,10)目前国家仍允许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来使面粉增白,但它的安全性已引起公众质疑。已知过氧化苯甲酰能发生如下反应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