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杨廷宝:建筑为了什么     徐百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杨廷宝:建筑为了什么     徐百柯

建筑史也许该记录这样一次有趣的饭局: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最负盛名的两位建筑师杨廷宝(1901—1982)和梁思成,以及他们的学生辈,在北京东安市场一家饭馆就餐。谈话间,杨廷宝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又坐下,又站起来,打量着面前的桌椅,然后从怀中掏出卷尺,量好尺寸,一一记录在小本上。

他说,这套桌椅只占了极小的空间,而坐着甚为舒服,所以引起了他的注意。

杨廷宝的学生回忆,他常常提诸如此类的问题:人的最小空间是多少?人的活动空间至少要多少?一张八个座位的餐桌至少需要多大空间?桌椅的高度该是多少?门把手和门锁装在什么高度才合适?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把钢卷尺、一支笔和一个小记事本,随时记下他所需要的尺寸或画下他认为值得参考的速写。

坐在车内,他有时会指着车窗外的城市建筑问学生:这样的处理,合适不合适?好不好?给建筑系学生讲演,学生期待着听这么一位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大谈设计,他却告白:我来说说台阶的踏步怎么做,好吗?然后讲了一大通踏步尺寸与人体的关系云云。

后人怀念他:总之,他一直在关心着建筑师为人类提供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是否合理、合法、合用。

清华大学图书馆被视为三代建筑师契合的经典作品,1919年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12年后由杨廷宝设计扩建,1982年由清华名教授关肇邺第二次设计扩建。关肇邺曾经回忆自己初次见到清华图书馆时的情形。抗战刚胜利,以清华园为伤兵医院的日军撤走不久,到处荒草没膝,满目疮痍,图书馆内大理石地面上满是血污,杂物狼藉,然而外表的凄凉丝毫不能掩盖这座建筑一二期设计浑然一体的内质的壮美,使人久久不忍离去

关肇邺在杨廷宝的扩建设计中读出了一种整体思想,一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这样一种理念,正是当下中国建筑和整个社会所稀缺的。关肇邺感叹:经常可以听到人们对不少建筑只想夸张突出自己,标新立异,不顾整体关系的抱怨。这在商业街区上为广告宣传的目的使然,倒也罢了。但这种风气已蔓延到政治性、纪念性、文化教育性建筑中去,实在不能不说是建筑学的一大误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建筑的拥有者、投资商以此来显示炫耀自己;一些建筑师也自觉不自觉地以此突显、表现自己。受害的则是我们的城市整体形象及其潜移默化对社会思想的侵蚀作用。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建筑界热衷搞大屋顶,断言这样才算继承民族传统,才具有中国气派。北京市的规划部门甚至规定,不做大屋顶方案,就不发施工执照。然而杨廷宝说:我不反对大屋顶,但那太浪费钱了。我们搞设计,不能赶浪头、随风倒。

于是他顶风设计了简约美观的北京和平宾馆。这个后来成为中国公共建筑之典范的作品,当时却差点儿被人当作靶子来批判,幸亏周恩来发话:这个建筑不是设计得很合理吗?这座宾馆解决了问题了嘛!

杨廷宝说不反对,确是由衷之言。中国现代建筑的民族风格,正是当年他和吕彦直、刘敦桢等一批建筑师开创的。他早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但始终热爱中国那些亲切的带着乡土味的东西,比如天津泥人张的手艺、北京天桥的叫卖……

为了讨教古建筑的秘诀,平时连纸烟也不抽一口的他,可以陪老工匠躺鸦片馆,亲手为老工匠烧烟泡,被熏得够。事后讲起来,他也并未眉飞色舞,而只是带着他那诚笃的微笑

毫无疑问,杨廷宝属于最配得上建筑师称谓的那一类人。人们说,杨老是实干家,最愉快莫过于工作,最难过莫甚于无所事事、相对谈玄。文革中,他被戴过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的高帽、关过牛棚,后来又被解放,树为样板,又是采访又是拍照,使他疲于应付;业务上,却无人理会,他被冷在一边。

这样的日子里,他的学生记得一个场景:70多岁的老人,用钢笔在大约一尺见方的纸上画着,是一幅精心的设计方案鸟瞰图,线条仍然稳练,但手有点哆嗦。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杨廷宝与梁思成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最负盛名的两位建筑大师,他们都很注重建筑尺寸与人体的关系。

B.清华大学图书馆由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日军破坏,战后,由杨廷宝进行了维修与扩建。

C.杨廷宝是实干家,工作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享受,可惜的是,人们只关注他的荣誉,他的业务却无人问津。

D.后来成为中国公共建筑典范的北京和平宾馆,在建成之初,差点被当成靶子来批判,周总理发话才幸免。

E.针对不少建筑设计师只想突出自己、标新立异、不顾整体关系的做法,关肇邺提出批评,也深为忧虑。

8.文章以场景记录开头,又以场景记录结束,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9.关肇邺说杨廷宝的建筑有一种整体思想,这种整体思想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分析。

10.杨廷宝医生设计了大量的建筑作品,为我国建筑设计事业奠定了基础,杨廷宝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值得后人学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7ED

8.这两个场景纪录都表现了杨廷宝工作上的认真,赞扬了杨廷宝对建筑事业的热爱;结构上遥相呼应,相映 成趣;使传主形象更加鲜明亲切,加深了读者对传主的印象。

9.杨廷宝的建筑的整体思想就是合理、合法、合用。具体表现为建筑的尺寸与人体的关系;杨廷宝对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扩建与一期的设计浑然一体;杨廷宝设计的北京和平宾馆简约美观;杨廷宝对国内建筑界热衷搞“大屋顶”持有异议,认为建筑设计拥有民族风格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实用。

10

①学习要处处留心。随时记录,不管问题如何细微,杨廷宝总是认真记录;

②学习要虚心真诚。杨廷宝为了讨教古建筑的 秘诀,诚心服侍老工匠;

③做学问要能够坚持已见,不盲从。在大屋顶盛行的时代,杨廷宝不为所动,“顶风”设计了简约的北京和平宾馆;④淡泊名利,杨廷宝被树为“样板”后,仍醉心于工作,讨厌应酬。

【解析】

7

试题分析:A项“杨廷宝与梁思成都很注重建筑尺寸与人体的关系”错,原文只提到杨廷宝;B项 “战后,由杨廷宝进行了维修与扩建”不当,原文写到“1982年由清华名教授关肇邺第二次设计扩建。”;C项错在“可惜的是,人们只关注他的荣誉,他的业务却无人问津”。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技巧点拨】针对选项中的每一句话,回到原文进行比对,在原文中找到根据。容易凭借主观臆断随意选择答案,而不是回到原文进行比对。

8

试题分析:文章以场景记录开头,又以场景记录结束,首尾呼应,给人一种冲击力,无论是视觉还是情感,缓缓来,缓缓走,显得文章完整,也有种缓缓道来之感。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概括能力。

【技巧点拨】首尾呼应的作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引起共鸣。所谓呼应是指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的。呼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更具有突出的作用。注意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两个句子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两个句子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

9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归纳出杨廷宝的建筑的整体思想就是合理、合法、合用;而后归纳出具体表现。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技巧点拨】文本内容要点归纳要分条,分点作答,不能遗漏。归纳要言之有据,语言要凝练简洁。

10

试题分析:根据文本内容依次归纳出杨廷宝医生身上具体的人格力量。

【考点定位】实用类文本的人物分析。

【技巧点拨】先归纳杨廷宝医生身上具体的人格力量,可从责任心等角度分析作答,能写出四点。

相关题目

若0<x<,则2x与πsin x的大小关系是( ) A.2x>πsin x     
若0<x<,则2x与πsin x的大小关系是( ) A.2x>πsin x         B.2x<πsin x C.2x=πsin x        D.与x的取值有关
下列晶体中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 A. NH4HCO3         
下列晶体中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 A. NH4HCO3          B. SiO2            C. Fe           D. HNO3 
王明同学在修理电子玩具时,需要用一个75Ω的电阻,现手边
王明同学在修理电子玩具时,需要用一个75Ω的电阻,现手边有阻值为300Ω、100Ω、60Ω、40Ω、35Ω的电阻各一个,他可以选择其中       Ω和       Ω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查韦斯在国内被认为是个“勇敢的改革者”。他认为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不适合拉美发展
《人权宣言》是引领法国迈入近代社会的指针,我们今天翻
《人权宣言》是引领法国迈入近代社会的指针,我们今天翻阅它时,仍能领略其伟大而深邃的思想。以下关于该文献内容错误的是(   ) A.人生来是
已知,求代数式的值.
已知,求代数式的值.
材料一 2009年3月5日至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
材料一 2009年3月5日至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在2987名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占代表总数的13.76%,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
台湾各党派首领如连战、宋楚瑜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
台湾各党派首领如连战、宋楚瑜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A.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B.他自己打败的蚩尤C.他的部落形成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