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以人为本”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幸福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地政府纷纷把提高幸福指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某校高三(11)班同学以“打造和谐安徽,提升幸福指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之后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才能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我省要围绕自己的优势产业,巩固和发展带动性强、对地方经济贡献大的热点消费,扩大汽车、住房、旅游、通讯等重点领域消费。全面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和农民消费水平。拓展省外市场,提高商品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提升省外消费对我省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落实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挖掘消费潜能。
乙同学:创造幸福是个渐进的过程。政府在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时,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在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措施,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政府的角度,为提升“幸福指数”提出合理化建议。(15分)
【答案】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②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注重社会公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③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④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物价。
⑤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就业。⑥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保障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⑦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每点3分,答足5点即可得15分;从其他角度答题合理者,亦可酌情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背景,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考查学生对经济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从根本上讲要大力发展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稳定物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途径进行。学生要围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对政府能采取的措施灵活运用。
考点:本题考查大力发展生产力、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加强国家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