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M

23.5%

16.7%

3.2%

3.4%

34.5%

N

6.3%

25.5%

0.7%

14.6%

18.6%

(1)填出图中两个地形区的名称:M__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地区被誉为“____________”。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使大气中__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__增加。

(4)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

答案

(1)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塞外江南  (2)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  (3)水分  有机质  悬浮质  水分  (4)土地沙化(荒漠化);因大量引黄河河水灌溉,使黄河流量减少;土壤盐碱化。提高了土壤的墒情;增加了土壤肥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风吹走;增加大气降水几率。


解析:

根据经纬度和河流流向可判断该河是黄河,M是河套平原,N是宁夏平原。这两个平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成为所在省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由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易发生土地荒漠化和引水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由材料二可看出“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这样可以保护土壤的水分和有机质,增加肥力,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关题目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则△ABC是 A.正三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则△ABC是 A.正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下列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 春天柳枝摇
下列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 春天柳枝摇曳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缤纷  D.冬天瑞雪飘飘
列哪种运动方式为鸟类最基本的运动方式?(   )A.滑翔   
列哪种运动方式为鸟类最基本的运动方式?(   )A.滑翔                            B.鼓翼飞行C.行走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部分流程如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BaCl2溶液除去粗盐中的S B.从苦卤中提取Br2的反
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w.w.w.k.s.5 u.c.o
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w.w.w.k.s.5 u.c.o.m①三公九卿制的设立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设立A.①④
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1)将
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1)将CO2与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用于炼铁等。 已知:Fe2O3(s) + 3C(石墨) = 2Fe(s) + 3CO(g)  △H 1 = +489.
已知抛物线y=﹣x2+bx+4经过(﹣2,n)和(4,n)两点,则n的
已知抛物线y=﹣x2+bx+4经过(﹣2,n)和(4,n)两点,则n的值为( ) A.﹣2             B.﹣4              C.2               D.
构成下列晶体的作用力相同的是(    ) A.氯化钙晶体与石墨
构成下列晶体的作用力相同的是(    ) A.氯化钙晶体与石墨晶体                        B.常压0 ℃时的三氧化硫、晶体硅 C.干冰、蔗糖